我们都讨厌杠精,可杠精究竟是什么?

先生坐何至于此 2024-03-05 07:35:14

鉴于近几年来杠精这个词越来越流行,人们也无一例外地对杠精这种生物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憎恶与抵制。于是乎,鄙人也打算对这个词研究一番,做一些深入的探讨。

以下三段话是百度百科上的内容:

杠精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指经常的通过抬杠获取快感的人、总是唱反调的人、争辩时故意持相反意见的人。

杠精往往不论他人说的是什么是否正确,往往无视忽略曲解原述逻辑,对人不对事针对性反驳,仅为反对而反对,通过针对性反驳惹翻他人,进而达成目的。“杠精”出招时,是利用人类情绪上的弱点和思维逻辑弊端,一时间刺得他人无话可说,基本上能成功惹翻他人。

2018年12月3日,词语“杠精”被《咬文嚼字》公布为2018十大流行语。12月19日,词语“杠精”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这个词据说是起源于2017年距今大概三年前,那时也算是互联网也是比较发达的年代了。

来到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 网上冲浪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他们的观念冲突也越来越激烈,杠精这个词的频率也水涨船高。

但作为一个网络用语,我觉得出版一个独家的解释总是不好的,凭什么就百度说了算?

如果我这句话能引起看客任何的不适,那我就成功成为了你的视角里的一个杠精。

问题在哪?

过程不重要,结果才重要。

是不是杠精,我认为基本取决于最后一句话:“基本上能惹翻他人。”

绝不是因为杠精这种生物让你讨厌,而是你讨厌的生物就是杠精。

你也许有过与他人争辩的时期。早期那些人可能说你钻牛角尖,强词夺理,现在就杠精两个字轻松解决你。为了能有一个正义而合理的解释,杠精的含义一定要严谨且客观,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显然不是这么用的。你问一百个人他们能给你回答出一百个杠精定义出来。

所以说,杠精的意义真的如百度百科上那样吗?

我认为不是的,除了“对人不对事”与最后一句话。

这一百个人的共同之处就在于,他们的定义里,任何指责他人杠精的人,一定是被惹翻的人。

最好笑的是,还有些人规劝他人不要理会杠精,别给杠精惹恼了。

那杠精本来就是要恶心你的,如果不恶心不惹恼你那还叫杠精吗?

那叫讲道理。

话说回来,什么叫对人不对事?

中国属于一个高语境的国家,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一定不可避免地拥有许多杠精。何谓高语境?

高语境就是人们所了解的知识背景。那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来说,老板叫你去办一件事,并嘱咐你务必要把这件事办好。

什么是办好?你不知道什么才算老板口中的办好。是出发点好,过程好,人际关系处理好,结果好,还是所有都好?如果要好的话,该要多好?哪些细节算好,哪些算多余?

可事情一旦没办好,问题就是出在你的身上了,责任也是由你来承担。但这个好与不好,完全是老板说了算。同样,各个杠精的标准完全掌握在发言者的手里,没有谁会说自己是个杠精。

反观西方诸多低语境国家,各种流程规则标准给你定的明明白白的,十分细致。

如果中国人看了大抵会有两个感觉:

一、这么细致,这么多条例,太恐怖了吧?

二、这么简单的东西,还用说吗?只有小孩子看这些吧?

但低语境国家就是这样。他们会尽量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考虑一个工作者的视角,把各类标准定的尽可能完善,你就只管照着上面的内容做,不需要揣摩他们的想法。

要是你不符合,那便是不好;要是你都符合了,但是出了问题,就是定规则的那个人承担责任,绝不会推到你身上。

因此,对于杠精来说,语境,也就是背景条件,十分重要。

真理一定是对的,但都有它的限定范围。在这个范围外,哪怕超出一小步,真理都将变成谬误。因此,在探讨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就事论事,并且把事情的背景条件理清楚,不能有一丝丝的含糊。否则,这样的后果便是两个人互看不爽,都觉得对方是杠精。

很多喷别人是杠精的人,其实也是忽略了语境的不同。首先,可能是你不了解他的语境,他确实在理;其次,可能他出了问题,但它并不清楚是语境的问题,你应该本着帮助他人的想法帮助他认识语境,好好分析。这时如果他还要固执己见,坚持抗争,那他定是杠精无疑了。

因为杠精对人不对事,所以他发动的攻击一定是建立在这个人的所作所为之上,完全不考虑当事人所处的情景,同时也不给他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因为他的一切目的就是为了惹怒他人,不择手段地惹怒他人。

可实际问题是,你得明白你自己对杠精的定义是什么,别人对杠精的定义是什么,这就是一个最大的语境差别。也许我的定义里你反对我的观点你就是杠精,在你的视角里只要让你反感的都是杠精。一旦双方抱有了这样的一种不同的立场,后果便是互看不爽。

这代表你们得先统一视角和立场。

但这本身就是操作起来很复杂的一个问题。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不一样,中国这摇头是否定,印度摇头就是肯定。在你的家乡,也许一句相同的话,放其他地方就是其他一个意思。相同的一句“意思”,在不同的环境里也有不同的意思。

“意思意思?”

“什么意思?”

“小意思。”

“真够意思。”

看了上面这几个“意思”,你能明白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吗?我们对这些词语的定义,又是谁输送给我们的?如何输送给我们的?新华字典里写明了吗?

毫无疑问,你知道杠精这个词,但大概率不是你创造了这个词,创造了这个词的人他也没把定义写明白,是传播这些词的人赋予了它定义。如果仅仅是这样,那还是不会有什么不对。

可最关键的就是,他们不是科普性地传播,而是潜移默化地传播。

他们并没有很明确地把这个词输送给你,只是在反驳言论下说一句杠精。于是根据你自己大脑的推算,这个词的定义就根据当时你见到的语境显现在了你的脑海中。

甚至那个语境可能还是你臆想出来的。

虽然明面上许多人都能说得冠冕堂皇,条条有理。但其实从内心里总结起来就是你只要反驳,让我觉得不爽了,那你就是杠精。

杠精这个词的定义从来都是使用它的人给的,如果不信的话你尽可以去你的身边问问那些使用这个词的人杠精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当然,这样做的你大概率就会被当成杠精。

与其一味地批判杠精,传播给他人错误的定义,带歪他们,让互联网时代本就不甚和谐的风气更加黑暗,我们应该站在善的那一方。

我们首先应该尽可能摘下自己的有色眼镜,平等地看待每条言论。

遇到让自己不顺心的评论,首先要冷静下来,帮助斗争的双方达成语境的一致,并规劝他们以更和善的方式进行辩论而不是单纯地进行人格否定,从就事论事演变到对人不对事。

如果你没有时间来改善这个世界,也请不要添乱。默默观看,然后走开。不要无脑喷杠精,这会显得你的素质很低,并且让你自己符合你对杠精的定义。

如果你是后者,那么很抱歉,这个世界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杠精。我得声明一下,这是属于你自己定义中的杠精,而不是我定义中的杠精。

即使说是符合我对杠精的定义标准也没错。讲到这,我总结一下我对杠精的定义:

一、脱离特定语境,自相矛盾

二、不思悔改

以上两条都符合的情况下,我才会认定一个人是杠精。

如果一个人是不占理的,你应该要懂得找出他的逻辑漏洞,让他醒悟。任何不占理的一方一定会存在自相矛盾的点等待你去发掘。辩论的胜利永远不是大声的一方,而是用对方的观点打败对方的那一方。如果他仍不醒悟,那确确实实是杠精。

那你都知道他是杠精了,还有必要和他理论吗?反正在他的说法里,你怎么做都是错的。他不跟你盘逻辑,不跟你谈矛盾点,他就是说你不行。

因此,我希望各位理中客能够客观地看待每个人,每个想法。减少杠精,净化网络环境,应该是从每个人自己做起。

0 阅读:3

先生坐何至于此

简介:工商管理专业,精通经济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