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杨贵妃的前夫、唐玄宗的儿子,李瑁最后的结局如何?

围炉观史 2022-01-05 20:45:08

唐玄宗李隆基,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自然子女多产,史书上光有记录的就有30位皇子、29位公主,如此之多的子女,要说哪一位最幸运说不清楚,可要说经历最传奇、最不幸的非寿王李瑁不可。他的一生前半段鲜衣怒马是天之骄子,后半段却饱受挫折、痛苦和耻辱,让自己活在醉生梦死中,尝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

李瑁一生的遭遇都和两个女人有关,一位是他母亲武惠妃,另一位就是他的前妻及后来的继母,大名鼎鼎的杨贵妃。王妃变后妈,强夺儿媳给他戴绿帽子的是他的父亲唐玄宗,李瑁虽内心愤怒到了极点,却无力反抗、也不敢反抗,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忍气吞声,最终也换来了善终的结局,可这真是他想要的吗?

鲜衣怒马少年时,与杨玉环的一见钟情

李瑁,原名李清,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八子,宫中人称呼其十八郎,母亲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武惠妃,武惠妃自开元元年受宠以来,一共为李隆基生育过四子三女,可见其荣宠不衰。

在李清出生以前,武惠妃所生的三个孩子全部夭折了,因此担心李清也养不大,于是唐玄宗就把刚出生的李清交给了长兄宁王及王妃元氏抚养,就这样幼年的李清一直在宁王府生活、长大。

作为武惠妃活着的第一个儿子,武惠妃格外珍视他不用说,唐玄宗爱屋及乌对李清这个小儿子也很关注,再加上有皇室中地位崇高的宁王夫妇为养父母,青少年时期的李清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但受到长安权贵、官员的关注追捧,更成为万千名门贵女青睐、爱慕的对象,都希望成为他的王妃。

这时候的李清虽不是太子身份,但有武惠妃这样深受唐玄宗宠爱的母亲,自己长得也是玉树临风,聪明毓秀,因此在宗室权贵圈中很受欢迎,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人想巴结武惠妃的因素。当他的太子兄长李瑛过的战战兢兢的时候,李清却是鲜衣怒马少年时,好不得意,有个得宠又手段厉害的母亲就是不一样。

开元十三年(725年),年仅六岁的李清就被封寿王,两年后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大使,开元二十三年,寿王李清又加开府仪同三司,同时改名为李瑁。也是在这一年,16岁的寿王李瑁纳杨玉环为王妃,而杨玉环之所以能成为寿王妃,却是来源于李瑁与她初识时的一见钟情。

时间回到开元二十二年,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也是寿王李瑁的胞姐在洛阳举行婚礼,恰巧杨玉环也应邀参加了这次婚礼,在婚礼宴席上李瑁对初次见面,性格温婉而又丽质天成的杨玉环一见钟情,咸宜公主知道了自己弟弟的想法,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武惠妃,武惠妃对此很重视,于是派人去了解了杨玉环及其家世背景。

杨玉环出生于官宦世家,高祖父杨汪曾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朝建立以后家势逐渐衰落,到了杨玉环父亲及叔伯那一辈,只做到了司户及土曹等一些低品级官职。杨玉环幼年在蜀中长大,父亲死后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虽然父亲早逝,但杨玉环天生丽质,性格又好,再加上从小接受过良好教养,能歌善舞,通晓音律,尤其擅弹琵琶,对于这样的杨玉环武惠妃很满意,不久还特意召杨玉环见了一面,见后对杨玉环做自己儿媳就更满意了,家世虽然不够显赫,但杨玉环才貌双全,足堪寿王妃的人选。

不久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唐玄宗当年就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结婚后,寿王李瑁与王妃杨玉环十分恩爱,此时的他们完全没想到,仅仅几年后他们夫妻就被迫分离、恩爱不再,而寿王李瑁则更是遭受连番打击和屈辱。

母妃病死,王妃被强夺,更无缘太子之位

李瑁的母亲武惠妃原是武则天的侄孙女,父亲早逝,从小养于宫中,颇得武则天的喜爱,后来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武家人受到打压,武惠妃当时虽年幼,但作为武家人在宫中的身份变得尴尬起来,不过当时也没有人注意到她。

到了唐玄宗即位时,武惠妃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唐玄宗注意到了善弹琵琶的明艳少女武惠妃,唐明皇本就是风流天子,宴会散后不久,就将武惠妃纳入了他的后宫。

武惠妃年轻貌美,性情乖巧,又善于逢迎,再加上继承了其姑奶奶武则天的手腕和心机,很快就博得了唐玄宗的欢心。她初封为婕妤,先后为唐玄宗生下了四子三女,其子女因母宠得也到了唐玄宗的偏爱。开元十二年(724年),武氏被正式册封为惠妃,她虽只是妃位却因得到玄宗专宠,在前朝后宫中的地位几乎和王皇后等同,武惠妃不但自己风光无限,她的母亲也封为了郑国夫人,两个弟弟则都加官晋爵。

武惠妃虽然得到了唐玄宗的万千宠爱,可她头上还有个王皇后顶着,当然不会满足。王皇后本是唐玄宗的原配皇后,在李隆基还是临淄王时就协助他一起打天下,可惜多年无子,再加上年老色衰,逐渐被风流的唐玄宗所冷淡,皇后地位开始出现不稳,后来又受到武惠妃设计构陷,发生了“符厌事件”,王皇后以失德的罪名被废,不久死去。

王皇后被废后,皇后一职空缺,唐玄宗想将他宠爱的武惠妃扶正立为皇后,此举遭到朝中大臣和御史的反对,认为武惠妃是武家人,担心武周革唐鼎的旧事重现,且武惠妃的远房堂叔武三思等人违法乱纪祸乱宫廷,遭到世人厌恶,而更为重要的是朝中已有太子,如果立武惠妃为后,武惠妃又有子,将来必然危及太子的地位,从而引起朝廷动乱。唐玄宗认为御史说得有道理就没有坚持,估计玄宗心里对武家人也心存顾忌,虽然对武惠妃荣宠不衰但还有防备。

武惠妃没能当上皇后自然不满,可是她又无法改变唐玄宗的想法,于是想着先让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当上太子,那么自己将来还有机会成为皇后。而另一边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因武惠妃得宠导致他们的母妃纷纷失宠,对武惠妃早有怨言,尤其是太子李瑛受到唐玄宗的冷淡,更担心寿王李瑁取代自己成为太子。

武惠妃本就想让自己的儿子取代太子李瑛,现在见他们对自己有怨言,于是向玄宗哭诉说太子结党营私,想要谋害她们母子,唐玄宗自然见不得武惠妃受委屈,信以为真大怒要废了太子,在宰相张九龄的劝谏下才作罢。

张九龄因直言劝谏得罪了唐玄宗,不久被罢官,取而代之继任宰相的是与武惠妃有关系的李林甫,武惠妃在朝中有了李林甫的支持后,加紧了对太子及二王的构陷,计划将李瑁推上太子宝座。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设计陷害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谋反,奸相李林甫在一旁推波助澜,最终太子和二王在同一天被唐玄宗废为庶人,不久三人又全部被杀害,对兄弟看似宽厚的唐玄宗对亲生儿子却如此狠辣,可见其心性的凉薄。

然而一心想当皇后,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的武惠妃也没有落下好下场。正当所有人以为太子被废,寿王李瑁众望所归将要入主东宫的时候,武惠妃却病倒了。自从陷害了三王之后,武惠妃就得了疑心病,经常看到三王的鬼魂来找她,竟导致一病不起,说到底武惠妃也只是一个妇人,虽有一般女子没有的后宫心机手段,却无法控制内心的压力和恐惧心理,比起拥有极高权谋手段、杀人无数的姑奶奶武则天差远了。

武惠妃病倒后不久就自己吓死了,年仅38岁,到死也没有当上皇后,也没有看到她的儿子当上太子。对于武惠妃的去世唐玄宗很伤心,毕竟是专宠了二十来年的心爱之人,虽然生前没有立她为后,却在她死后追封为皇后。

武惠妃的死对李瑁来说是第一次打击,一则最宠爱自己的母妃去世了,自己也失去了宫中的最大靠山,二则本来很有希望的太子之位也变得遥遥无期。因之前李林甫支持过寿王李瑁,现在武惠妃虽死,但李林甫显然想继续抱住李瑁的大腿,于是积极拥立他入主东宫,没想到唐玄宗最信任的内宦高力士也推荐了皇三子李亨,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李亨被册立为新的太子,而原本众望所归的李瑁就此与太子之位擦肩而过。武惠妃刚死,她的儿子寿王李瑁就失去了唐玄宗的宠爱,这是李瑁受到的第二次打击,可他没想到,更沉重更屈辱的打击还在后面呢。

武惠妃死后,后宫虽有佳丽三千,但唐玄宗却丝毫提不起兴趣,整日里郁郁寡欢,皇帝有难臣子服其劳,这时有一人向玄宗进言说寿王妃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一听大感兴趣,于是召儿媳杨玉环入宫觐见,这一见马上就心动了,想把她留在宫里,可杨玉环毕竟是自己的儿媳,唐玄宗一时没有想好怎么安置她,就暂时放她出宫了。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唐玄宗以为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将寿王妃杨玉环接入宫中出家为女道士,取名道号“太真”,并专门为她修了一座道观,就这样,风流的唐玄宗强夺儿媳占为己有,生生拆散了寿王李瑁和杨玉环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

过了几年,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可能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的儿子,于是又给寿王李瑁纳了一位王妃韦氏,韦氏出身京兆名门,算是对他的补偿。不久,心安理得的唐玄宗正式册立杨玉环为贵妃,因王皇后被废后再未立后,杨玉环这个贵妃实际上是六宫之首,相当于皇后,可见唐玄宗对她的宠爱,就算是杨贵妃的前婆婆武惠妃也不及。

寿王李瑁虽然听命迎娶了新的王妃,但内心的痛苦和屈辱却是难言的,作为一国之君的父亲抢了自己的妻子,还被封为了贵妃,这在天下人眼里,无疑是扒光了寿王的衣服当街巡游一般。而寿王呢,身为男子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被夺,不敢也无力反抗,唯一能做的只是默默忍受世人对他的嘲笑。

远离前妻杨贵妃,为图自保醉生梦死

曾经的前妻寿王妃,现在变成了自己的继母,可以想象他们再次见面时那种尴尬的场景,随着杨贵妃日益得到父亲唐玄宗的宠爱艳冠天下时,李瑁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最起码唐玄宗为了避免尴尬,是不会再让寿王李瑁经常出现在杨贵妃眼前的,为了防备他们藕断丝连,还会对李瑁产生深深的怀疑和戒备。此时的唐玄宗为了自己的皇位稳固,虽对新太子李亨极尽猜忌和打压,但还没有到废黜他的地步,因此就算杨贵妃为了还往日情分,帮李瑁争夺太子之位,唐玄宗也是绝对不会答应的,这时候的李瑁在唐玄宗眼里恐怕是厌恶居多,而杨贵妃也可能不会这样做。

可怜的寿王李瑁,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太子人选的大热门,有着恩爱的妻子,现在不仅当太子全然无望,为了避免年老的唐玄宗猜忌,为了自保,不得不离前妻杨贵妃远远的,同时为了免遭世人和兄弟姐妹嘲笑,只能将自己封闭在王府里,放弃前途不管外面的事,日日醉生梦死打发时光。

子女众多,晚年寿终正寝

自从杨玉环成了杨贵妃后,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关于李瑁的记载,等他再次出现在大家视野时是“安史之乱”爆发,公元756年,唐玄宗放弃长安逃往蜀中,李瑁也在随行的人当中。

途中经过马嵬坡时,李瑁亲眼看到陈玄礼及其兵士发生了哗变,不但凌迟处死了祸国殃民的奸相杨国忠,还逼唐玄宗赐死了杨贵妃,杨贵妃虽然年近四十,死前却依然是这么的风华绝代、艳冠群芳,这一刻李瑁的心情是难言而又复杂的,在恍恍惚惚中还代替父亲唐玄宗去抚慰兵士。

安史之乱平定长安收复后,寿王李瑁和唐玄宗一起返回了长安,之后就再也不问世事,他和韦妃及其姬妾一共生育了二十几个儿女,唐代宗大历十年(775年),寿王李瑁在家中去世,终年56岁。

相较于同一日被杀害的三位兄长,李瑁虽然也遭遇坎坷,可最终还能寿终正寝,假使当初面对父亲唐玄宗强夺儿媳的举动不顾一切去反抗,结果会如何,日后会不会后悔?

1 阅读:1225

围炉观史

简介:知史明鉴,叙说历史故事,解读古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