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桃花马上石榴裙”出处、有独立人格的美人

无心随墨 2024-05-21 09:40:39

小时候听京剧《穆桂英挂帅》,里面有一句唱词:“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敌血飞溅石榴裙。”当时听到这句唱词,就对胯下桃花马、身上石榴裙的青年穆桂英印象深刻。后来读到《戏赠赵侍君美人》这首诗,才知道这个戏词也是有来处的,来处正是这首诗的“桃花马上石榴裙”。

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张谓和杜审言两种说法,本人能力不足,也没能力辨别。不过我还是有倾向的,我感觉作者是张谓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我读这首诗歌的语言和张谓的较接近,而跟杜审言却不同,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感觉。那我就就先认为作者是张谓了。

《戏赠赵使君美人》

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

从诗歌的题目来看,诗歌是写给赵使君的美人的,而这位美人也是诗歌的描写对象。

诗歌首句把“红粉”、“青娥”并举,描绘美人妆容的艳丽与清秀。“红粉”代指女子扑面的脂粉,“青娥”则形容女子用青黛画的眉,形容女子面容如春花般娇艳。而“映楚云”三字,通过自然界的云彩与美人相映衬,形成一幅动人的背景画卷,也有人说“楚云”是比喻女子的乌发,那么这个句子不仅写出美女之美,更似暗写美人的超凡脱俗,与如云般的飘逸。

次句中的“桃花马”,指毛色白中有红点的马;“石榴裙”,是指如石榴红色的裙子,在唐代石榴裙极受年轻女子的喜爱,很是流行,在很多诗歌中都有出场。这句写美女骑马出游的场景,展现出一种英姿飒爽的风采。而“石榴裙”色泽鲜艳,象征着美人的青春活力与性感魅力。这一句,把美女描写的更具象化,赋予了美人以动态之美,使人物形象更加的饱满立体。

第三句中的“罗敷”,出自汉乐府《陌上桑》中的美女秦罗敷,这里用来代指赵使君的美人。《陌上桑》中的罗敷,美丽而又自尊自爱,有独立精神,这里用这个典故写美人,既赞美了她的美丽,也暗示了她如同罗敷一样聪明、独立。而“独向东方去”,一个“独”字,显示了她不依附于使君,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思想。

最后一句“漫学他家作使君”,我有些不太理解。这一句,有说是对美人的戏谑,意指她不必模仿其他使君夫人或宠姬的行为举止,保持自己的个性与风采即可。也有说是对赵使君的调侃,提示他珍惜眼前这位不同凡响的美人,不要把她当作寻常官家女子对待。

最后谈谈我对末句的理解,我感觉上面的两种理解都有些牵强。从诗句来看,最后一句似乎是说给赵使君的,劝他不要学《陌上桑》中的侍君。可是美人如果已经是他的,那美女对他不理不睬,诗人又劝他不要学其他侍君,逻辑是不通的。如果美人不是他的,是他看上了人家,杜审言劝他不要如此,莫学《陌上桑》的侍君所为。这样题目的赵使君美人又不对了,不看题目勉强说通了,但恐怕诗人不是戏赠,而是骂他无耻之徒了,所以可能性也不大。还有一种理解,说是诗人戏题一副赵使君的美人图,是戏谑朋友不要爱上画中的罗敷般的美人,也勉强说的通。

不管怎么理解最末一句,但不影响我们对诗中这位美女形象的理解,她美丽、独立,是充满个性的,不同于历史上一般的女子,有一种独特的独立精神。我们回看历史,唐朝的女性地位相较其他朝代,还是体现出它的进步和自由。可以说这首诗,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美的独特审美视角,也透露出对女性独立自主精神的赞许。

3 阅读:43
评论列表
  • 2024-05-21 09:46

    《戏赠赵使君美人》 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