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隐蔽战线的外交家许建国

东亚二战经典探秘 2024-05-08 09:21:01

作者:蒋本良 来源:《外交官说事儿》

作者简介

蒋本良 江苏常州人;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后派往罗马尼亚留学学习欧洲语言文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外交工作,是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主要罗语翻译之一,多次陪同出访;曾任驻摩尔多瓦代办、使馆馆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外交史学会理事等。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集《中国漫记》、长篇小说《拳与掌》、诗歌散文集《多瑙河之波》等,报告文学《齐奥塞斯库之死》入选《2005年中国文史精华年选》,2005年获中国翻译家协会授予的“资深翻译家”称号。

1959年6月,许建国抵达罗马尼亚。一开始,他就使我感到精力充沛过人、平易近人、性格活跃。一到使馆,他就带来了一股活泼生动的清新气息。

许建国,原名杜理卿,曾用名杜智文;1903年9月出生于湖北黄陂县;1922年春,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是红军早期保卫工作的开拓者之一。

他首先带来了简朴的、不特殊化的生活作风。他改变了以前有些领导履新时带一大帮自己的老部下的习惯。他只根据工作需要,也为照顾多子女的赵恩竹的家庭困难,带了这位天津解放初期就跟着他的司机“老赵”。

他的夫人方林也是一位老革命、高级干部,担任一等秘书,分配在使馆办公室工作。开始时,办公室较拥挤,她就和另一位同志合用一张办公桌,坐在桌子的边上办公。

许大使对待我们年轻人既热情鼓励帮助,又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一次,我写了一篇调研报告,反映罗马尼亚的社会情况。这是我初学写调研文章,费了很大劲,看了不少材料,但因从来没写过,文中没有反映问题,成了一篇报告文学似的文章。这当然算不上是一篇反映问题、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性文章了。

文章上呈到许大使那儿,很快就给打回来了。许大使毫不客气,直截了当地对我说:“这篇文章没有用。”同时给我指点迷津:“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这才有用。”他鼓励我说:“秀才是逼出来的,要多学、多写。”

许大使的指导,使我这个在使馆调研室工作的初出茅庐的晚辈对如何搞调研开了窍。

在使馆,他有时像讲革命故事般地给我们回忆讲述自己的革命经历,实际上是对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1938年,许建国与朱德等人在延安合影。(左起:罗瑞卿、朱德、郭述申、许建国、张文彬)

亲历过万里长征的他,经常给大家讲这段历史上空前绝后、惊险绝伦的故事。

例如,有一次,他所属的红三军团在第三次反“围剿”中攻打赣州,他负责保卫留守处。当拂晓巡查中突然发现已被敌军包围时,危急之中,他双手操枪打倒几个敌人后,从一个墙角救出眼睛深度近视的一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黄克诚同志和六师参谋长唐近仁等同志,冒着枪林弹雨,在前面开路,且走且打,安全突围。

他始终保持着长期革命年月培养起来的勤俭节约精神。在使馆里,他时常主动参加集体劳动,打扫卫生。他始终坚持和大家同在一个食堂吃饭。吃饭速度特别快的他,常常是整个食堂头一个吃完的。“吃饭留一口,饭后百步走”,是他经常给人介绍、自己身体力行的健康卫生原则。平时看见谁吃饭浪费,他都要批评。

许建国大使体魄强健,行走箭步如飞。他常常自豪地说,他嘴里含着糖睡觉,牙也不坏。乐观活跃的他,爱好跳舞,在北京时,经常出席北京饭店为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领导人举行的舞会。他那活跃的性格和娴熟的舞姿,也给整个驻罗外交使团带来一股清新活泼的气息,使处处都显示出“老大哥”气势的苏联大使热加林也不得不相形见绌、甘拜下风。

许建国平时平易近人,谦虚待人,对翻译也是如此。列席罗马尼亚国民议会,我把发言内容翻给他听。有时他对别人说起发言内容,总要功归于我,说:“是他给我说的。”

他自知有时即席讲话逻辑性差,所以不避嫌忌地鼓励我在翻译时做必要的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61年,许建国在罗马尼亚养鸡场参观。

热爱生活、乐观开朗的许建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并能以“俗话”的形式总结出来。他还时常娓娓动听地向外宾介绍一些中国的习俗,使对外谈话更加饶有趣味。

接待外宾必不可少的“绿茶”,是他经常作为“国宝”介绍给外宾的一项内容。他说:“喝绿茶能帮助消化、消除疲劳,还能降低胆固醇。”经他一介绍,外宾都要多喝两杯这种几乎是“万应灵药”的绿茶。他还介绍喝茶的经验说:“头道饭,二道茶。茶喝到第二道,是最好喝的。”经他这么一宣传,外宾一般都要美滋滋地喝完第二道茶才告别。

【出处:《别样风雨》 (出版于2007年1月)

作者:蒋本良

编辑:《外交官说事儿》凤凤】

0 阅读:11

东亚二战经典探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