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籍解放军中村京子:如今92岁仍健在,丈夫去世后选择定居北京

东亚二战经典探秘 2024-05-04 09:18:57

作者:柏拉图的诉说

日籍解放军,这一特殊身份让92岁高龄的中村京子成为当今中日关系的一座丰碑。

1931年出生于日本的她,历经战火与和平,最终选择在中国扎根,度过了她人生中最艰难也最宝贵的岁月。

她的故事就像一部电影,充满跌宕起伏,也象征着两国关系的跌宕起伏。

当我们追溯这位立体而鲜活的老人的生平,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她个人抉择的痕迹,也是两国交织命运的印记。

1931年,在日本九州岛福冈县的田野里,一个日本农民家的女儿哭啼啼地来到了这个世界,她就是中村京子。

中村家世代以种田为生,祖祖辈辈都劳作在这片土地上,京子的父母也不例外,日复一日地耕作,勉强糊口。

然而好景不长,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不断征调家乡的粮食资源。

中村家仅有的几块薄田,收获的大米全数上缴,政府只留给他们一小部分从中国东北掠夺来的高粱和小米。

渐渐地,分给他们的口粮也变少了,家中兄弟几人,京子排行老大,从小孝顺做事,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主动提出要到中国东北当护士,出来挣钱养家。

父母勉强答应,心中却暗自担忧,那样遥远的异乡,听说还在打仗,小京子这样单纯的女孩,要经受的艰辛可想而知。

1945年的一个早晨,只有14岁的京子提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去中国的列车,她挥手与家人告别,眼里满是坚定。

这趟列车先到达日本南部港口城市博多,然后经由朝鲜釜山,穿过朝鲜海峡,终于抵达中国东北的锦州。

而就在她到达后的三个月,日本宣布投降,东北的日本护士学校被东北民主联军接管。

当东北民主联军接管护士学校的时候,京子和其他日本女学员都惊恐不已。

她们被灌输了“中国战士野蛮残忍”的印象,担心他们会无情地报复这些“侵华日军”。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联军士兵丝毫没有什么敌意,他们平和地告知日本女学员,愿意回日本的可以自由离开,学校也会派车护送到葫芦岛港口;愿意留下继续学习的,学校欢迎她们继续待在这里。

其他女学员听后大多选择回国,毕竟家在日本,现在又战败了,家人肯定担心她们的安危,但京子在犹豫。

她了解日本败战后的混乱局面,光是想到已经捉襟见肘的家人,她就不忍心回去给他们增加额外的负担。

但是留在陌生的中国又会面临什么困难呢?

京子心里充满疑虑,她试探性地问了士兵一些问题,士兵耐心地解释,他们是人民解放军,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军队,不会伤害任何无辜平民。

这些士兵的善良和温柔让京子大吃一惊,在她印象中,中国人应该很野蛮才对,可这与士兵们的表现截然相反。

她不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国家给她的第一印象如此正面,那么生活在这里会是什么样子呢?

于是她决定留下,但她并没有想到,这个决定竟改变了她的一生,最后只有京子和另外十几名日本女学员选择留在学校。

接下来的日子,她们被分配到不同的野战医院,担任护士工作,照顾伤员,野战医院条件艰苦,物资匮乏。

但让京子感到惊讶的是,即使条件这样艰难,士兵们仍然慷慨地与老百姓分享自己僅有的物资。

有一次,一名年轻战士向村民借了针线,给破烂的军装补了一个大口子,补完后,针线只剩一小截,战士却将其小心翼翼地还给了村民。

看着疑惑的京子,战士向她解释:人民军队有自己的铁律,那就是不能拿走百姓的东西,一针一线都不行。

这让京子大开眼界,原来真的有军人和老百姓可以和睦相处、鱼水深情,这与日军横征暴敛的所作所为大不相同。

看着士兵们豁出性命护卫老百姓的背影,京子被这份大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

她也渴望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为这个美好的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

1947年春天,部队决定在前线修建野战医院。

这个任务艰巨,条件极其艰苦,但对保障战地救治工作意义重大,京子第一时间踊跃报名参加,她被分配到外科,担任一位德国医生汉斯·米勒博士的助手。

米勒博士1939年就从瑞士医学院毕业,开始从医生涯,当时的欧洲正值动荡,他决定远赴神秘的东方看一看。

历经波折,米勒于1941年秘密进入延安,成为八路军的外科医生。

八年里,他辗转各个根据地,为烈士和平民看诊施治,视同仁如手足,受到群众衷心爱戴,如今已是老八路的核心成员之一。

米勒博士身材魁梧,蓝色的眼珠透出慧黠,金色的短发在炮火中飞扬,他丝毫没有京子印象中医生的娴静做派,反而更像一个战地指挥员。

两人在前线进行手术时了如一体,米勒博士动作娴熟,指挥京子递交器具、止血、清创。

有时敌机轰炸,手术室的屋顶瓦片掉落,他们也顾不得那么多,生死间全神贯注地抢救伤员的生命。

一次次将重伤员从鬼门关前救回,并肩奋战的日子让两人的感情也日渐升温,米勒渐渐被京子那双亮晶晶的眼睛吸引,夸奖她是最出色的助手。

战友们开玩笑说老米终于遇到了命定的姻缘,米勒也在心中暗自把京子当作知心爱人。

一天,米勒鼓起勇气向京子表白了心意,问她愿不愿意和自己结婚。

京子有些为难,她觉得两人国籍、语言都不同,将来在一起会有很大障碍,何况,她还想着有朝一日完成学业回日本照顾家人。

米勒理解京子的想法,他自己也有很长时间没有回过德国了。

于是两人暂时按下这段情感,朝着各自的人生目标奔波。

直到两年多后,1949年,天津解放。

随着部队打下这座城市,米勒被任命为天津军区总医院院长,两人在这里重逢。

米勒博士看到京子比两年前成熟优雅了许多,再次向她袒露自己的真情告白,终于,京子红着脸答应了。

当年京子18岁,米勒34岁,两颗心跨越国界和文化差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牢牢相系。

他们的婚礼很简单,却因逢这个历史时刻而成为传奇。

婚后,京子跟随米勒在东北各地辗转,为了两人的事业,他们经常要迁徙到新的城市定居。

1950年,米勒被任命为吉林军区总医院副院长,两人搬到了长春,长春期间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孩子的降生。

京子将她取名叫米蜜,几年后他们又有了儿子米德华,从那时起,京子回日本的想法越发浅淡了。

1955年,米勒调任辽宁军区医院,全家迁到沈阳。

沈阳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有些不习惯,气候更为寒冷,但为了事业,他们不辞辛劳,很快就在这座城市安顿下来。

京子和米勒白天各忙各的,晚上一家人团聚,过得温馨而繁忙。

1960年,米勒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北京著名医院的教授,举家便又迁往北京,京子也终于安定下来,有了自己的事业,她在医院的护理部工作,深受病人和同事的喜爱。

期间,1953年和1956年,新中国政府曾多次派船接在华日侨回国探亲,京子的许多日本同事都选择了离开。

她也陷入了两难,一方面有些想念老家,一方面又舍不得这里的生活,米勒鼓励她去看看,或许对她也好,但京子最后还是没有走成。

因为日本对她已经很陌生了,中国才是她的家。

直到1972年中日建交后,京子这才带着两个十多岁的孩子回到日本看望老家。

步下飞机的那一刻,熟悉的空气让她油然而生一种久违的归属感,但走进熟悉的村庄,却觉得这里已经面目全非。

父母和许多亲人都已经去世,剩下的也暮年疾病缠身,甚至有些认不出京子了。

京子的心底升起浓浓哀思,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和这片故土已经隔了太远太远,真正的归宿,已经在北京扎下了根。

1994年,米勒医生因病去世,京子陷入了深深悲痛,她失去了最亲近的爱人、最心相印的灵魂伴侣,这时候,她再一次考虑过回日本的想法,但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

因为米勒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她也要完成两人的心愿,于是京子还是选择继续留在北京,守护他们半个多世纪的生活点滴。

这是她的事业,也是两个人的安身立命之地。

岁月荏苒,京子也已经年过九旬,她是我国唯一健在的日籍解放军。

老人至今仍生龙活虎,每天散步遛弯,在她这里,中国早就是第二故乡。

“我留在日本只是家庭妇女,是中国培养了我。”京子常说。

2020年,驻日大使馆专门为京子和其他日籍老战士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简简单单的铜制品,见证他们与这个国家共命运的岁月。

或许,正是无数个像京子这样的故事,才变成了中日两国间牵绊的纽带,她的一生坚守,也在历史长河里留下沉甸甸的一笔。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海外版,战地护士中村京子自述:我参加八路军的故事2010年08月06日

北京友协,一对洋八路的儿子这样说...2021-06-22

新华社,百来最成功的政党-国际友人与中共的故事2021-06-18

【作者:柏拉图的诉说】

0 阅读:5

东亚二战经典探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