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关于李克农将军的点滴回忆

东亚二战经典探秘 2024-05-08 09:21:03

作者:万士静 来源:《达人斯堂笔记》

吴嘉:看到“外交官说事儿”公众号刊登的一篇写李克农将军的文章《忆李克农同志二三事》,想起我90岁的母亲曾经也写过一篇回忆文章。母亲这篇短文回忆的是李克农将军早年在芜湖的点滴。

芜湖是李将军的故乡,见证了他的成长和早年的奋斗与追求。而文章中的细节,如吉和街的生活景象、芜湖圣雅阁学堂,以及李将军与胡伯伯的交往,则勾勒出了一幅遥远的历史画卷。

岁月流逝,芜湖的发展已带来了诸多变迁,但我们仍能通过这样的文字来回顾过去,缅怀历史,点检岁月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的痕迹。

万士静(吴嘉女士的母亲):我家与李克农早年在芜湖的家是老街坊邻居。芜湖有一条马路叫“吉和街”,吉和街不仅具有百年历史,而且远近闻名的天主大教堂也坐落在这条街上。吉和街是芜湖“十里长街”的“下长街”一段的L型延续,下长街两侧的店铺是清一色徽派建筑,采用“四合五天井”的格局,将建筑空间划分为前后左右四合院和中央天井。一般都是上下两层,前店后场,店铺前街上的青石板路窄窄的,被岁月打磨得光洁如镜。

吉和街的天主教堂始建于1887年

上世纪30年代,我父亲万守之从扬州来芜湖做生意,在吉和街的唐家巷(后更名为“工字巷”)口开设了一家五洋杂货和米号。抗战期间,我父亲以40石大米的价格购得一幢宅子,从此全家定居在此。

唐家巷对面是马家巷,中间隔着吉和街。那时的吉和街很窄,我家与对面马家巷口的邻居隔着青石板路交谈声音清晰可闻。马家巷1号便是开国上将、党的红色特工领导人李克农的故居。

李克农将军

1899年,李克农在这里出生。李家是一个大户,先祖从巢湖来到芜湖谋生。李克农父亲李哲卿受过旧式教育,在芜湖海关做事。母亲詹氏则是一个不识字的旧式主妇。夫妇俩共育有3个孩子,李克农是长子。

芜湖海关

圣雅阁学堂旧址

李克农先后就读于芜湖的安徽公学(李光炯、卢仲农、陈独秀等人创办)和圣雅阁学堂。圣雅阁是芜湖的教会学校。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分别在芜湖兴办了两所颇有影响的中学,一所是来复会于1909年创办的翠文书院(我1946-1950年在该校读书),萃文中学是现在的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属省重点中学;另一所是圣公会创办的圣雅阁书院,后改名为“广益中学”,就是现在芜湖市第十一中学所在地。王稼祥和阿英(钱杏邨)也曾在圣雅阁就读。

读书期间,李克农开始受到进步思想熏陶,并投身各种进步活动。1919年,“五四运动”的狂飙席卷全国,李克农投入新文化运动。他受党的指示,为了解决教会学校退学学生的学习问题,同张秋人、宫乔岩、阿英等人组织了“芜湖救济教会学生组织新校筹委会”,开办了民生、新民两所中学。1926年,李克农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担任重要职务。

李克农将军伉俪

李克农的夫人赵彩英(后改名赵瑛)也是芜湖人,她是芜湖“玉芳”(后来的老字号“太平洋”)照相馆老板赵咏舫的独生女。赵瑛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是最早一批被芜湖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录取的学生之一。李克农夫妇相濡以沫40余年,养育了5个孩子。

马家巷口有一家同福祥布店,店主胡先生,我一直叫他胡伯伯。胡伯伯有两个女儿,与我年龄相仿,是我童年的玩伴。胡伯伯思想进步,李将军在芜湖开展地下活动时,胡伯伯的布店曾是联络点,李克农家的屋顶与胡伯伯家是相通的。我父母与胡伯伯家交往甚密,通过他们与李克农一家也很熟悉,我母亲叶云卿生于1907年,与李克农是同辈人。

1927年李克农任职国民党芜湖县党部期间,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大力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芜湖陷入白色恐怖,李克农也被悬赏通缉。

1927年11月29日,芜湖的国民党军警再次闯入马家巷1号。听到动静,李克农提前一步飞快跳到胡伯伯家布店的屋顶逃脱追捕。关于那次化险为夷,我母亲是目击者。那天,我母亲正好在胡家与胡妈妈等人打麻将,目睹李将军成功避过了一场劫难,可谓惊心动魄。

大革命失败后,李克农秘密转移到上海,被编入北四川路春野书店支部,后被调到沪中区担任宣传委员。1929年,经组织批准,李克农与钱壮飞、胡底(被称为“龙潭三杰”)一起打入国民党中统特务组织,任党小组长,从此开始特工生涯。

全面抗战爆发后,李克农很快将父母从芜湖接出,随着他辗转武汉、桂林等后方,最后落户在延安。

解放后,李克农担任外交部副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要职。尽管身居高位,但他始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经常向曾救过他性命的胡伯伯一家汇款接济。

1956年,开国上将李克农来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芜湖。芜湖市委将他安排在铁山宾馆(毛泽东曾经下榻的地方),并特意邀请他前往陶塘工人俱乐部观看文艺演出。同时,胡伯伯一家也受邀参加,我有幸同行。那天,李克农穿着便装,和蔼可亲,毫无架子,让人感到十分亲切。当演出中出现他熟悉的地方戏时,他表现得格外兴奋,眼睛里闪烁着熠熠光芒。

据后来有人回忆,那次李克农来芜湖,还问芜湖市委交际处处长:“芜湖还有油炸臭干子卖吗?”交际处处长要去买被他拦住。当天,他悄悄地走出铁山宾馆,独自沿劳动路、北京路,在新市口左拐一直走到吉和街,去寻访已经不属于他家的马家巷1号。李将军一生风风雨雨,但乡情乡愁始终难以忘怀。

李克农是唯一没有带过兵的开国上将。1951年朝鲜停战谈判拉开帷幕,毛泽东亲自点将李克农担任中朝谈判代表团的潜心策划者。尽管身患严重的哮喘和心脏病,李克农义无反顾地表示:“我马上准备出发!”他顶着硝烟奔赴朝鲜战场。板门店停战谈判如同一场惊涛骇浪,他毫不畏惧,以聪明才智和彭德怀在战场上的英勇行动相得益彰。

李克农与彭德怀

在与美国进行停战谈判之际,李克农接到了一封令人悲痛的电报,报告着老父亲的不幸去世。他强忍悲痛,继续工作。据后来传闻,夜深人静时,他黯然离开帐篷,面向着遥远的北京,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以此远祭故亲。据说,深感愧疚的他从那时起开始蓄须,以铭记故去的父亲。

李克农与父亲

上世纪80年代初,李克农将军的后人来到芜湖,踏访先祖居地。彼时,胡伯伯夫妇早已作古,他们便向我父母了解其祖父在家乡的往事,而且录了音。那天,唐家巷口留下了我父母与李将军孙辈的合影。

在沧桑巨变之中,岁月更迭,一代英雄李克农将军的故居——马家巷1号在城市改造中已经不复存在。我父母住了一辈子的吉和街老宅子如今也被商业楼取代。若能在吉和街的滨江公园立起一尊李克农将军的雕像,将为芜湖山水增添一抹光彩,也给后人留下永恒的记忆。

【转自:达人斯堂笔记

作者:万士静

图片:达人斯堂笔记

编辑:《外交官说事儿》贾贾】

0 阅读:4

东亚二战经典探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