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会早年流亡至秦,其后代在此繁衍生息,而刘邦的先祖竟是士会!

精写历史事 2023-12-25 06:49:20

士会简介

士会,字季,春秋时期的晋国上卿。食邑先封在随(今山西介休东南),后来封到范(今地不详)。所以,士会也被称为随会,随季,范会,范季。死后谥“武”,所以又被称为随武子,范武子。

士会主要活动在晋文公,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时期。士会的祖父士蒍是晋国大夫,在晋献公时期,屡次参加重大政治事件的决策,声望很高。

那么,在晋国的士会,又怎么会是在秦国沛县刘邦的先祖呢?接下来我们来说说。

士会政治受挫

士会是晋国五朝元老,以智勇双全而家喻户晓。可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早年却曾遭受巨大的政治挫折,不得不流亡到秦。

并由此造成族系分离,其中的一支复氏为刘,就是沛县刘氏的先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先祖。

那士会为什么会流亡到秦国呢?事情的缘由大致是这样。

晋襄公死后,执政大臣赵盾认为应该由公子雍即位。原因是,公子雍虽为庶子,但年纪较长,且又在秦国为官多年。治国理政应该没问题,且可以拉近秦国的关系。

于是,派先蔑,士会到秦国迎接公子雍回国,就在两人奔波周旋于秦,晋之际。晋国内部出现变故,改立了晋襄公的嫡子公子夷皋为君(即位晋灵公)。

并发兵击溃了秦国护送公子雍的队伍。处境尴尬的先蔑和士会只好流亡到秦国避难。

士会在秦国,受到了秦康公的礼遇和重用,并多次给晋国制造麻烦。因此,赵盾召集六卿就这件事秘密探讨,商议对策。经过商讨,决定想办法让士会回国。

经过精心策划,晋国使出了瞒天过海的计谋。晋国安排魏寿余先是诈降于秦,与士会暗通音信,取得秦康公的信任。

然后谎称想回魏地招降部属,趁机把士会带回晋国。在这期间,士会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但知而不言,半推半就。临走时还给秦康公下套,得以保全自己的妻子儿女。

秦康公不肯食言,送还了士会大部分家人。但不知道是自愿还是被迫,士会的次子士雃留在了秦国,并复姓为刘氏。而刘邦正是这一支的后代。

士会回到晋国后,不断建功立业。到了晋景公时为正卿,执掌国政,使晋国政通人和,民富国强。

士会乃是一代贤臣,早年被迫流亡秦国,并且其部分后代在秦地繁衍生息,而刘邦正是留在秦国士会儿子的后代。

0 阅读:77

精写历史事

简介:每天分享一则历史,学会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