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郑国内外交困,除了地理位置还有什么原因?

精写历史事 2023-12-30 07:06:49

郑国在周天子东迁后,凭借优势的地理位置,以及与天子的关系,迅速强大起来,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中原第一个小霸主。

郑国在强大过后,却面临衰落,是什么导致这一局面的发生?除了特殊的地理位置,还有什么别的因素吗?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第一,特殊的地理位置

公元前6世纪中叶i,位于中原的郑国,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四面受敌之地。这时候楚国和晋国逐渐强大起来。而晋楚争霸,逐鹿中原,双方肯定都希望郑国和自己同一个战线。

郑国周边的诸侯国,如宋国,卫国追随晋国,而陈国,许国追随楚国。因此,他们这些国家,会时不时与郑国发生摩擦。

这样,郑国就不得不夹缝求生。晋军杀过来时,与晋国媾和;楚国杀过来时,与楚国媾和。郑国与晋国联盟,楚国就来打郑国,郑国与与楚联盟,就遭到晋国的讨伐。

那么,郑国为什么不死心塌地追随一个国家,并抱紧大腿呢?

这是因为晋楚实力相当,难免会顾此失彼。

那么,晋国和楚国想要郑国臣服于自己,为什么不派军队重兵驻守郑国呢?

这还是因为晋楚实力相当,势均力敌,谁也没有强大到足以让对方畏惧的地步。并且,春秋时期,生产力与兵制的限制,谁的国力都不能够维持大规模的常备军,长期在外面作战或驻守。

第二,大国的争霸

而且,春秋霸主对待臣服的诸侯,并不是只尽保护义务,还要求诸侯朝聘和进贡,遇到大事,还可以征调军队。

正是这样,大国才热衷于争霸。而郑国夹在两个大国之间,自然是非常不好受的。

第三,郑国内乱

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众矢之的,因此,其国民经济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且郑国在郑穆公之后,公室的力量削弱,政出多门。

郑穆公的儿孙辈中,形成了罕,驷,丰,游,印,国,良七个大族(史称七穆),轮番把持朝政,内部争斗不断。

当一个国家陷入内部的争斗时,它

离衰落也就不远了。难道不是吗?国内高层只想着怎么样争权夺利,而忽视了对国家的治理,对百姓的安抚。这样,亡国是指日可待!

郑国在春秋早期,国力是非常强大的,沦落到如此地步,除了特殊的地理位置,其重要的原因,也就是人为的原因,当属于郑国内部自己的争斗。

0 阅读:1

精写历史事

简介:每天分享一则历史,学会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