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诸葛把扇 2022-10-18 16:44:50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牧野之战中,周武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战胜了商纣王,推翻了他的暴虐统治,建立了周朝。

两年后,周武王去世,他十三岁的儿子周成王继位。江山甫定,危机未除,人心未稳。为了江山社稷长治久安,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感到重任在肩,决定辅助尚年幼的周成王治理朝政。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本来周公分封在鲁地,为了赴朝尽忠,他就把位子让给了自己的儿子,并对即将上任的儿子进行劝勉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也是当今天子成王的叔叔,现在父兄皆已亡故,天子年幼,天下未安,我理当为国为民竭忠尽智,辅助天子整治朝纲,希望你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也希望你能管理好鲁地。为父本不才,奈何文王、武王圣明得道,为父得传一二,求贤若渴,不耻下问,每每毕恭毕敬,从来不敢疏忽懈怠,希望你今后能够继续发扬我们的优良家风,勤于政务,造福一方,切不可怠慢啊。”儿子含泪跪拜,答应定不负父亲重托。

在朝廷,周公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辅助成王,怎奈权力过大,难免不被人猜忌是否有异心。对周公猜忌心最大的不是别的奸臣贼子,恰恰是周公自己的哥哥和两个弟弟。原本这哥仨并不过问政事,只是被武王安排在了商纣王儿子的身边,整天悠哉悠哉,无所事事。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武王建立周朝的时候,为了笼络人心,并没有把商朝王室赶尽杀绝,就连商纣王的儿子都放过了,不过为了防止日后生变,特意把自己的三个弟弟安插在商纣王的儿子身旁,以做监视。不过,这四个人似乎臭味相投,蛇鼠一窝。武王活着的时候倒是不敢翻什么风浪,不过武王一死他们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先是武王的三个弟弟对周公摄政心生不满,狭隘地认为周公会谋反,很快,商纣王的儿子看出了端倪,于是见风使舵,顺水推舟,在他们兄弟之间进行挑拨离间,并鼓动哥仨造反。这哥仨敌我不辩,亲疏不分,竟然稀里糊涂地真就答应了下来。

周公治理朝政

再说,周公独揽大权后,关于周公谋反的谣言也不时传到成王的耳朵里。成王对周公也并不是十分信任,也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会大权旁落。现在几个叔父忽然起兵造反,成王心中的疑虑更大了。为了试探周公,成王决定让周公领兵去平定造反的叔父叛军。周公奉命出征,很快就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并活捉了他们的几个头领。周公根据他们的叛乱实情裁处适度,量刑得当,该处斩的处斩,该放逐的放逐,赢得了朝野一片赞誉。

又过了几年,成王弱冠,待成王行过成人礼,周公就把权力都交给了成王,自己重新选择做一名人臣,继续尽忠报效,直到去世。

曹操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周公而言乃实至名归,名不虚传。相传,当武王和成王病卧龙床的时候,周公曾经两度向天祈祷,愿用自己的健康换取君王的病情好转,旁边的人记录下祷告词,却被周公嘱咐封存在盒子里。不久君王的病情就真的好转了起来。每当成王听信奸佞小人诅咒周公谋反的谣言的时候,周公为了避免同室操戈就躲到异地去回避。这时候常常天下大旱,民生凋敝,万象衰枯。成王心里很着急,于是找来史官问究竟。史官把周公当年两度为君王祈祷的祷告词分别从盒子里拿出来,供成王翻阅。

周公辅成王

成王阅罢感动不已,悔恨不已,惊呼道:“我终于明白天下闹旱灾的缘故了,都是我错怪了叔父啊!叔父一片赤诚之心,如同皓月明照,让我感到无比羞愧。”言罢,成王命人很快把周公又接回了朝廷,从此再也没有怀疑过周公。

周公临死的时候希望成王把他安葬在朝都附近,表示自己不敢远离成王,死后也要守护。感动之余,成王按照文王武王之礼厚葬了周公。不久天下大雨,旱苗回春,天理昭昭,彰显了周公的无量恩德。

(注: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有冒犯请联系删除,此致敬礼)

0 阅读:81

诸葛把扇

简介:历史文化杂谈,兵家智慧在线,深入浅出经验——独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