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见到杨尚昆时,彭德怀落泪:我只是对主席的思想跟不上

广洲谈过去 2024-04-04 08:57:29

1965年,庐山会议之后就被撤职的彭德怀元帅已经在吴家花园闲居了六年,这六年间,彭帅除了学习就是侍弄自己的试验田、鱼塘和瓜果,当然,他最快乐的还是与来看望他的同事聊聊天、下下棋,其中,最常来的就是杨尚昆和党校的同志。

9月的一天,彭德怀突然接到毛主席的约见,约见的主题是说服彭德怀去大西南担任三线建设副总指挥。

彭帅是个忠贞的共产党人,在听完主席的一些话后,他同意了去西南三线任职。

在临行前,彭德怀元帅去向杨尚昆辞行,当他见到杨尚昆时,不由得落泪了:“为什么不同意我搞农业呢?我只是对主席的思想跟不上……”

彭德怀元帅和杨尚昆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彭帅敢对他讲心里话呢?

杨尚昆初识彭德怀

1934年,杨尚昆被派到红三军团担任政治委员,那时,彭德怀是红三军团的军团长,虽然杨尚昆之前从未见过彭德怀,但他早已对这位威名赫赫、脾气耿直急了爱骂人的指挥官有所耳闻。

可以说,杨尚昆和彭德怀从家世到革命经历都是截然不同的,杨尚昆出身大家族,在喜好读书的父亲的支持下,杨尚昆和家中其他孩子都热爱读书,他的几个哥哥更是远渡重洋求学日本,学成回国后也都是积极投身革命。

杨尚昆就是在四哥的引领下走上革命道路,他十七岁时就接触到《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在四哥的指导下阅读介绍共产党的书籍,对马克思主义他是越来越了解,越来越深入了解,到他十九岁时,他已经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并在不久后被党组织派到苏联去学习。

五年后,学成回国的杨尚昆没有被安排到红军部队中工作,而是被安排到白区工作。

在白区,杨尚昆向工人、学生等人宣传着我党的政策,组织工人、学生、群众举行着各种抗日救亡活动。

之后,杨尚昆还担任过红一方面军的政治部主任等职,总的来讲,杨尚昆属于知识分子型的军人。

而彭德怀就不一样了,他出身贫苦,没读过几年书,从小就做苦工养家,但却不甘心就这样平庸的生活一辈子,他有着嫉恶如仇和敢作敢为的性格,十五岁就敢参与到饥民闹粜的活动中去。

十八岁时,彭德怀就抱着参军救国的心投入到了军队中,后来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又回到湘军任职。

彭德怀初次接触共产主义是在参加北伐战争时,那时,湘军已被编入国民革命军,在革命军中他接触到了共产党人,并很快就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

1928年,在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在共产党人最危难的时刻,彭德怀毅然决然的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久,彭德怀就领导了平江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最终率领部队到井冈山和朱毛红军胜利会师。

之后,彭德怀更是带领部队屡打胜仗,在红军部队中名声越来越大,职位也是越来越高,到三十五岁时,彭德怀已经是红三军团的军团长了,而军团政委与彭德怀是自平江起义起就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二人的合作是相当的默契,但政委却在1934年被调到其他部队任职。

当杨尚昆知道自己即将到红三军团担任政委时,他有些担心,他知道自己在军队任职时间比较短,实战经验相对缺乏,而红三军团的军团长是位身经百战的战将,听说军团长与之前的政委合作的特别好,在那位政委被调走时,军团长是不大同意的,在这种情况下,自己能与那位军团长合作的好吗?

这种顾虑在杨尚昆与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一见面就被打消了。

那天,当杨尚昆刚刚进入军团指挥部,就看到一位从衣着看不出职位的军人快步迎了上来,同时耳边就听到朴实的话语:“欢迎你,杨政委。我是彭德怀,很高兴能与你合作。我没什么文化,参加革命也比你晚,今后你得多帮助我。”

杨尚昆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彭德怀的热情和爽朗,他赶紧说:“军团长,我也很高兴能与你合作。我没什么军队任职经验,更没有带兵打过仗,还希望你能多带带我。”

二人的两双手也紧紧握到了一起,就此开启了搭档的生涯。

黄金搭档

杨尚昆到红三军团担任政委时正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期间,这次反围剿战争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指挥,已进行了将近一年,红军早已是伤亡惨重,但当权的左倾路线指挥者仍然一意孤行,坚持错误的作战方针。

彭德怀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在当时的情况下,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说的话就是圣旨,发表不同意见的人甚至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但是,彭德怀和新来的政委杨尚昆却出奇的意见一致,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向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提出意见,反映情况,可这些却全被共产国际的军事代表李德等人当成耳旁风,全然不予理睬,不予采纳。

1934年4月中下旬,李德不顾红军的实际情况,以及彭德怀、杨尚昆二人的劝阻,坚持在准备不足、武器落后的情况下死守广昌,结果造成一个营的战士被炸死在工事中,红军伤亡惨重,可李德却仍固执的要求红军死守。

而让杨尚昆想不到的是,彭德怀在红军遭受巨大损失时,敢断然违抗左倾路线指挥者的命令,与李德等人据理力争,终于能让部队撤退转移,以保存实力,并愤而痛斥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代表李德,说在他们的错误指挥下,红军一再失利,眼看就要葬送在他们手中了。

事后,杨尚昆才知道,彭德怀早已做好了被公审,甚至是被处决的准备,杨尚昆不由得不佩服自己这位搭档的耿直和勇气,同时也为牺牲的红军战士们痛惜。

杨尚昆在这次战役中也差点牺牲,多年后,杨尚昆仍然记得当时的场景,要不是彭德怀的眼疾手快,他早就葬身在敌机投掷的炸弹之下,也就没有什么以后了。

红军最终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踏上了无比艰险的长征之路。

虽然这时杨尚昆和彭德怀相处了还不到一年,但杨尚昆对这位战将已是由衷的佩服,彭德怀对这位文质彬彬的政委也是赞赏有加,二人的友谊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不少。

之后,在遵义会议中,杨尚昆和彭德怀又是意见高度一致的批评、反对李德等人的错误领导,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指导路线,这对红军能回到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的领导小组手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杨尚昆和彭德怀虽有过短暂的分别,但大部分时间都在一起并肩战斗,经过长期的合作,二人不但成为了黄金搭档,二人之间的情谊也已是深厚无比。

彭杨二人的深情厚谊

建国后,彭德怀和杨尚昆都被委以重任,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着。

1950年,彭德怀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打了一场在世界上都闻名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战,1955年被授予了元帅军衔,之后更是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杨尚昆虽然因为早已离开军队而错失授衔,但他却没有丝毫的怨言,仍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的为党为国家发光发热。

杨尚昆和老友彭德怀虽然工作都很忙碌,但二人在闲暇之余仍然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国家和军队的未来,可这一切都随着庐山会议结束了。

庐山会议后不久,彭老总就被撤职,接着,彭老总一家就主动黯然搬出了中南海,搬到了比较偏僻荒凉的吴家花园居住,这一住就是六年。

彭老总在吴家花园居住期间,杨尚昆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而毛主席也深知杨尚昆和彭老总的关系,所以安排杨尚昆负责安排彭老总的日常生活,以及负责他和彭老总之间的联系沟通,这一安排正中杨尚昆下怀,他正好可以名正言顺的照顾及看望老友。

在那个岁月中,杨尚昆的探望与安抚确实给了苦闷的彭老总不少慰藉。

1965年,中央终于决定重新启用彭老总,让彭老总到大西南去担任三线建设的副总指挥,但彭老总希望的是能去搞农业。

在与毛主席的一席谈话后,彭老总最终还是同意了去西南任职,因为他是个军人,是个忠贞的共产党员,他会坚决服从中央的命令。

临行前,彭老总去见了老友杨尚昆,就算是辞行吧,一见到杨尚昆,一向坚强的彭老总潸然泪下,他哽咽着说:“我只是对主席的思想跟不上,我没想过别的呀!为什么就……”

就这样,彭老总告别老友去了大西南,然而没想到的是,这竟然是二人的永别。

1978年,在特殊时期被关押了十二年的杨尚昆获释后,经过多方打听才得知,老友彭德怀早已在四年前不幸过世了。

老友彭德怀的悲惨遭遇让杨尚昆悲伤不已,虽然中央已为彭德怀平反,并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但这仍然无法平淡杨尚昆对老友的思念和对老友早逝的惋惜之情,他决定余生一定会为老友撰文纪念,一是表达对老友的哀思,二是把老友的丰功伟绩及伟大精神让世人知晓。

1981年,经过很多熟知彭德怀的同志的不懈努力,同时也倾注了年逾七旬的杨尚昆无尽心血的《彭德怀自传》终于得以出版,每次翻阅这本书,杨尚昆仿佛都看到了老友彭德怀的音容笑貌,在他看来,这本书的出版就是对老友最好的纪念。

之后,杨尚昆还经常发表文章来悼念老友彭德怀,这些文章字里行间都能深深感受到他对老友的思念之情。

1998年9月14日,杨尚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2岁,这两位老友终于能在另一世界相聚,再不分离了。

0 阅读:40

广洲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