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的追悼会,侄女联名不许浦安修参加,黄克诚:她也不容易

广洲谈过去 2024-05-12 10:11:25

浦安修与彭德怀在延安喜结连理,二人婚后感情很好,相濡以沫,一路走到了新中国成立。

可让人想不到的是,在庐山会议上,正直勇敢,不畏强权的彭老总,对当时的一些不合理的政策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忠告,因此遭受到不公正待遇,境遇悲惨,而他的夫人浦安修因为经受不住压力,被迫离开了彭老总。

后来,彭老总得以平反,党组织还为他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追悼会,浦安修也准备前去悼念,但彭老总的侄女们却坚决不同意浦安修来参加。

面对这种状况,黄克诚站出来表示:她其实也很不容易。

那么,浦安修最终参加追悼会了吗?

浦安修与彭老总的婚姻爱情

彭老总在结识浦安修之前,曾有过两段不幸的婚姻,这两段婚姻对他打击很大,他曾暗暗发誓,今后把全部精力用到领兵打仗上,不再考虑结婚的事情。

在之后的岁月里,彭老总同毛主席、朱德、周总理等率领着红军部队,南征北战,在陕北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之后,红军力量也逐渐强大,形势也相对稳定了下来,此时,大家看到身为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老总,还是独身一人,许多热心人便纷纷开始关心他的终身大事。

可是,彭老总对婚姻早已心灰意冷,拒绝了所有人的好意,但彭老总的老部下陈赓,却不灰心,他竟然用小计谋,让彭老总和浦安修走到了一起。

浦安修出生在江苏嘉定,在北平师范大学上学期间,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35年时,她和其他进步学生一起投奔延安,参加了革命。

1938年秋,在八路军386旅旅长陈赓的巧妙安排下,遇到了比自己大20岁的彭老总。

她和彭老总从相识过渡到相恋,最后,使得彭老总彻底打消了“终身不娶”的念头,二人在大家的祝福声中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浦安修嫁给彭老总后,二人的婚姻很是和谐和幸福,很多人说他们二人是“战争夫妻”。

因为他们都是军人,在那个战争的年代,他们必须服从战争的需求,那时,彭老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前线指挥作战,夫妻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

对于这些,作为妻子的浦安修,不但没有丝毫的抱怨,反而竭尽全力给予丈夫支持。

后来,浦安修调到北方局工作负责妇女工作,离八路军总部驻地不算太远,因此她每周六可以去八路军总部与丈夫团聚。

当时,敌后根据地的经费和物资都特别的困难,八路军的生活非常艰苦,而彭老总却从不搞特殊,真的做到了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浦安修每周来总部与丈夫相聚,她也很认真的遵守着“不能搞特殊”的原则,这让彭老总感到很是欣慰。

有一次,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发动疯狂进攻,彭老总指挥总部奋勇激战,浦安修跟随北方局进行紧急突围。

在突围转移的过程中,身体瘦弱的浦安修,一门心思地牵挂着彭老总的安危,丝毫感觉不到行军跋涉的艰苦。

而此刻的彭老总,心中装的却全是战士、老百姓和根据地,唯独没他自己和她。

对丈夫了如指掌的浦安修,不但对丈夫没有半点责怪,反而还对丈夫充满了赞许和钦佩,这也正是她喜欢丈夫的一个重要原因。

反之,也正是由于浦安修对自己全力支持的态度,彭老总对妻子才越来越喜爱。

在革命战争时期,浦安修和彭老总也确实是一对让人羡慕和称赞的恩爱夫妻。

彭老总遭遇政治劫难 浦安修陷入悲伤和惶恐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插手朝鲜内政,出兵朝鲜,随后别有用心的把战火推到了鸭绿江附近,威胁到了我国的安全。

在这种状况下,彭老总临危受命,率众将士前往迎敌。

但由于这次出征需要绝对保密,彭老总在入朝前,没有告知妻子,直到一个月之后,他才让人给浦安修捎了个口信。

浦安修深知严守党的机密的重要性,在得知丈夫为了国家和人民,勇担重任,又率兵前往战场杀敌,她没有丝毫的抱怨,反而感到了很是欣慰和骄傲。

不过,在想到丈夫的肠胃病和慢性关节炎时,她还是充满的担忧,于是,她在工作之余,做了一副护膝和两个棉背心,托人给彭老总捎了过去。

彭老总收到后,高兴极了,不由得向众人夸赞起自己那贤惠的妻子。

抗美援朝胜利后,彭老总被党中央委以重任,负责中央军委的工作,不久后又兼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等要职。

浦安修则被安排到纺织工业部机关任职,1958年,浦安修又被调入自己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任要职。

彭老总很喜欢孩子,但由于战争的原因,他和浦安修没有生育自己的孩子,后来,彭老总便把父爱全部给予了,自己的几个侄子侄女,还有为革命牺牲的老战友的遗孤们。

1959年,彭老总在庐山参加党中央的会议,浦安修的单位放了几天假,她没事干,便也来到了庐山,想游玩两天。

在准备动身之前,浦安修带着激动的心情,给丈夫打了个电话,说自己也想到庐山呆两天,她以为彭老总肯定会高兴。

谁知,电话那头的彭老总情绪很低落,一个劲儿劝说浦安修不要来庐山。

但对庐山充满了向往的浦安修,丝毫没觉出丈夫口气中的异样,坚持前往,彭老总也没再坚持,只说了句“那....你就来吧。”

浦安修怀着兴奋的心情的来到了庐山,随后在景希珍参谋的引领下,进入彭老总的住所。

当时,彭老总不在屋,浦安修在彭老总的办公桌前坐了下来,这时,桌子上的一份文件映入了她的眼帘:《......八届八中全会....以彭德怀为首的反党.....错误的决议》。

浦安修的情绪顿时一落千丈,她差点儿晕了过去。

浦安修知道彭老总的境遇后,她再也没有了游玩的兴致,在庐山的那几天,她几乎都是天天都是以泪洗面。

彭老总看到她这个样子,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儿的对她解释,说自己虽然有很多毛病,但却从未反对过党和毛主席。

庐山会议结束,彭老总回到北京后,政治风暴不但没有停止,反而越来越厉害,彭老总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力,晚上回家后,还要面对妻子的哭泣和抱怨。

1959年9月30日,彭老总主动要求搬出了中南海,迁到颐和园附近的挂甲屯吴家花园居住。

彭老总每天在家,除了专心的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再就是通过报纸、文件,关注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情况,但越看心中的担忧越厉害,他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己只是对当前的形势提了一些建议,怎么就成这样了呢?

搬了家之后,浦安修上班很不方便,因此平时便住在了北师大宿舍,隔一两周回一次家。

每次回到家后,夫妻见面后,无论谈什么话题,最终都会扯到庐山问题上,气氛变得很是别扭。其实,自从庐山回来之后,浦安修就没有走出过悲伤和惶恐。

彭老总侄女不许浦安修参加大伯追悼

浦安修是在党的引导下成长起来的,对毛主席等党中央的领导人们自始至终心怀崇敬之情,而与彭德怀生活了这么多年,可以说是志同道合,同时,她也由衷的敬佩彭德怀对党的忠诚,可是,为什么他一下子就成了反革命了呢?浦安修实在是想不明白。

看到过去亲切相处的人,如今见到她都唯恐避不及,与她相处还不错的人,都劝她和彭老总划清界限,但浦安修实在是下不了这个决心。

每次回家夫妻相见,浦安修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于是便劝丈夫,不要在和大多数人唱反调,认个错得了。

彭老总一听,一下子便急了,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之后,他们周末相聚,但往往都是不欢而散,接着,浦安修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最终她选择了彻底离开。

当浦安修向党中央提交了离婚申请后,周总理等领导人,并没有在离婚申请书上签字,而他们夫妻也没有正式去办理离婚,也就是说,他们的夫妻关系并未被解除。

后来,历经无数磨难的彭老总,患了直肠癌,而且已是癌晚期。

1974年11月,彭老总的病情恶化,他的侄子侄女们纷纷前来探望,围在大伯身边哭泣不止。

此时,快走到生命尽头的彭老总,其实非常想见见妻子,可浦安修在接到医院,让她来见彭老总最后一面的通知时,她考虑到当前形势,为了自保,她拒绝前去探望。

1974年11月29日,彭老总因病去世。

浦安修听到这个消息后,泪水顺着她的眼角流了下来,那两天,她彻夜难以入眠,她本想去与彭老总做最后的告别,但最终还是软弱战胜了勇敢,没敢付诸行动。

1978年12月,党中央为彭老总进行了昭雪平反之后,又为他举办了一场追悼会。

因为浦安修一直没有与彭老总解除婚姻关系,还是夫妻,党中央允许她以彭德怀夫人的身份,前往追悼会场进行悼念。

可是当浦安修来到追悼会现场时,彭老总的两个侄女彭钢和彭梅魁,态度坚定的拒绝浦安修参加追悼会。

她们表示,在大伯最无助最痛苦的时候,浦安修为了自保,抛弃了大伯,大伯临终之前,眼巴巴的盼着她出现在自己眼前,可是,她怕受牵连,就是不露面,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来参加大伯的追悼会?

就在大家不知该怎么劝说的时候,黄克诚走了过来,他表示,浦安修其实也非常的不容易,她当初的那些选择,其实也是被形势所迫,另外,浦安修和彭老总并没有离婚,所以从法律层面讲,她仍然是彭德怀的妻子,完全有权利参加丈夫的追悼会。

后来,黄克诚又单独与彭老总的侄女们聊了聊,最终,彭老总的侄女们对浦安修表示了理解,同意她参加大伯的追悼会。

进入追悼会现场后,浦安修看到彭老总的遗像,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着丈夫的遗像放声痛哭起来。

在追悼会之后,浦安修怀着内疚的心情,以彭德怀夫人的身份,开始不辞劳苦的收集彭老总的资料,最终整理成书,后经党中央批准,由出版社正式出版,让世人了解到了彭德怀光辉的一生。

1991年,浦安修因病离世,享年73岁。

12 阅读:3074

广洲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