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考上北电叶帅一周没理,多年后打脸:我现在才明白你在干什么

红色记忆录 2024-01-20 10:39:14

叶剑英的二女儿叶向真是电影导演,1981年她拍摄的曹禺名著《原野》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奖。

实际上,当叶向真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时,叶剑英不高兴一个星期没理她。没想到多年后,叶剑英打脸,对女儿说道:我现在才明白你在干什么。

叶向真回忆中的父亲

叶向真回忆,在1954年的时候,家里得到了一张祖母的照片。父亲在上面写了几个字:为人民的中国而欢心,为人民的儿子而微笑。这是父亲对自己的定位。

父亲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这个志愿,他在面对每一个人生抉择和选择的时候,都会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他始终遵循着这个定位。

曾有记者询问叶向真,叶帅是如何教育子女后代的。

叶帅在家里是比较民主的,子女学业、婚姻,他都比较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是一位记者在《帅府家风》中写的。

但实际上,却不是如此,叶向真亲自解释,父亲在家里很民主,决不是放任。

他很尊重别人。父亲认为人都是相互的。如果以家长的命令式对待子女,就没办法了解孩子的心声,孩子有什么话也不愿意跟父母说了。

父亲的教育方法有这个特点,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想法后进行引导。

在她的记忆里,父亲一个有文化的人,精通琴棋书画,喜欢写诗、跳舞、钓鱼、游泳,也会弄弄花花草草。

她在院子和父亲一起种植农作物,种出了苹果、梨、桃子等等。

她还记得一次,她在院子里捡了一片枫叶送给了父亲,父亲第二天就写下了“翠柏围深院,红枫傍小楼;书中藏醉也,留下一年秋。”

在这个院子里,叶剑英一家住了将近三十年,这里留下了他们一家人所有的回忆。

她想起童年时的自己,一直和父亲在一起颠沛流离。直到北平和平解放,8岁的叶向真跟随父亲进入北平。叶剑英出任第一任北平市市长。

同年秋季,又率部南下,转任广东军区司令员兼广州市市长。叶向真留在北京上学。几年后,叶剑英回到北京任职,她和父亲才有了一段稳定的相处时期。

父亲是一个和蔼的人,也经常会和孩子们开玩笑,他们就是在父亲的玩笑中长大的。

叶向真记得父亲是一个十分关心身边的工作人员的人。

他会给孩子们学习机会,都会想办法送他们到学校去学习。

在外围站岗的警卫战士,叶剑英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他散步的时候都会去问问他们的家乡是哪里,家里的经济情况如何。一次,一名警卫回家探亲,叶剑英还让秘书拿出一百元交给他。

叶剑英在家里也喜欢逗孙子和年轻的工作人员玩,还给他们起了不少好玩的绰号。

但是,他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就是在叶向真报考学校的时候。

叶剑英打脸:我现在才知道你在干什么

叶剑英对女儿,希望她能像米丘林一样,做一个著名的植物育种家。因为,从小叶向真对植物栽培就很有天赋,父亲也认为她以后应该会从事这个行业。

但没想到的是,1960年,叶向真没有和父亲商量就报考了艺术学院。后来当他得知女儿考上的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后非常不高兴,一个星期都没有和他说一句话。

在叶剑英看来,你要选择的职业,就应该对国家有直接的作用,当时的他并不理解学电影导演这个种类,只是认为不能直接地对国家作贡献。

因为当时大家的孩子们,不是去哈军工,就是去苏联留学,都是学习了一些以后能帮助建设祖国的专业。

只有叶向真学了一个什么都用不着的专业。没想到,20年后,当叶向真拍了电影《原野》,叶剑英看后才说了一句话:“我现在才明白你在干什么。”

《原野》是曹禺创作的剧作,曾担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叶向真读书时担任学生会主席。

当她毕业之后决定筹拍《原野》时,将改编后的剧本交给曹禺指点。但是曹禺根本不理他们。

后来,叶向真找到自己的单位中国新闻社电影部的上级领导、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兼南海影业公司董事长吴江。

当时,中国新闻社只拍摄纪录片,不拍故事片。他拿出二十万支持叶向真,但要筹拍一部故事片至少需要八十万。

后来,在钱壮飞外孙罗丹的建议下,去东北大森林里拍摄一组漂亮的镜头,获得了吴江的支持,让她继续拍。这是叶向真第一次拍电影,拍好后,叶向真去找曹禺看片。

没想到,曹禺非常认可,还把所有的朋友请看去北影厂看了7遍。

后来,曹禺还在家中宴请《原野》的剧组,解释当初为什么不理叶向真。

他表示:“当时我不知道你这个叶大小姐要干什么。我这个《原野》已经给批了一遍了,已经压箱底不敢吭气了。你又要拿出来演一演,所以我不敢问这个事情。”

后来,曹禺在看了电影之后,觉得故事性更强,比原作还要好。

其实,在1978年,叶向真就改笔名为凌子,当了电影导演。但在拍摄的过程中,凌子也遇到了自己一生的伴侣。

但没想到的是,在前期拍摄时,就用了23万。正片完成之后,吴江请来廖承志看片。廖承志看后表示,要拿到国外去参加电影节。因为他知道,如果在国外有一点响动,回到香港可就不一样了。

1981年,凌子一人前往威尼斯参加了电影节,最终获得了那一届威尼斯电影节世界最优秀影片推荐荣誉奖。这是我国第一部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的电影。

获奖后,这部影片并没有进入公众视野,却在香港票房获得了好评。但在内地的审查中,却定性为“只能外销,禁止内销。”

因为一些人认为这是“男娼女盗”,所以不能对外播放。

7年后,《原野》解禁,公众才能一睹真容。其实,从1981年开始,影片已经在内部播放,后来到了1987年12月15日,中新社提交了影片的送审报告单,这才通过。

虽然这部影片没有通过,但却获得了父亲的认可。凌子请父亲观看《原野》,父亲看后说了一句:“现在我才明白你在干什么。”

不过遗憾的是,1986年叶剑英元帅因病逝世,父亲没能看到《原野》的平反。

而在后来,凌子拍摄的一部影片也遭到了封禁,这样一度自信的凌子失去了自信。

1988年,凌子决定在北京退休,而后在香港隐居。

0 阅读:39

红色记忆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