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刘华清请求调动工作,聂荣臻和叶剑英两帅批示后,却石沉大海

红色记忆录 2024-01-20 10:45:39

在刘华清上将仅近70年的军事生涯中,从事海军工作的时光就占了三分之一。他为人民海军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国外媒体称之为“中国航母之父”。

然而,在他的前半生,事业一再遭遇坎坷,三进三出海军。

1973年,刘华清请求调动工作,聂荣臻和叶剑英两帅批示后,却石沉大海。所幸,在他的晚年受到了邓小平的重用。

刘华清晚年受到重用

刘华清是邓小平麾下的爱将,在长达59年的战争年代与和平岁月里,邓小平对刘华清的教诲,始终信赖,刘华清对邓小平也非常敬仰。

2001年2月,已经退休刘华清上将满怀深情地回忆到:

“和许多同志相比,我的幸运是较早接触了小平同志,并多次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这是一份长达近60年的革命情谊,也是一次次让我终生受益的教诲和指引。”

正是在这种感情的指引下,他才一步步成长起来。

在他的记忆中,和邓小平相识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带领警卫排保卫刘伯承去八路军总部开会之时。

1938年1月5日,中央军委决定调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改任129师政治委员。刘华清受领了负责警卫邓小平马上到师部上任的任务。

就这样,两人上路了,但总部的管理人员并没有给他钱,在路上,邓小平用自己的钱请他吃饭,还发生了汽车发动不了的情况,一路上,刘华清去找回来四匹马,顺利让邓小平上任。

所以,邓小平对这个小伙子也有了印象。晚年的刘华清还记得,他和邓小平的一件趣事。

一次,他跟随邓小平到河北邢台地区检查工作,地方党送来了一布袋现大洋做军费。邓小平叫他亲点一下数目,但刘华清却点不过来,他一块一块地数得很慢。

邓小平笑着说道:“看来你是真穷人的孩子,没见过银元”。于是让他把十元的合在一起清点,这样很快就数完了正好400块。

或许是因为最早两人在革命中的接触,所以在刘华清晚年时备受邓小平重用。

1987年11月18日,刘华清刚上班就接到了军委的通知,让他到景山后街邓小平的住处开会。这次会议是一次小型会议,与会的还有杨尚昆、洪学智等人。

大家落座后,邓小平就指着刘华清和洪学智,问杨尚昆:“他们两人的命令下了没有?”

邓小平这才告诉他们两人:“军委决定,调你们两个来,担任军委副秘书长。”

这一年,刘华清已经71岁,正准备退休的他听到这个消息当然非常意外。邓小平大概也猜到了他的惊讶,于是对大家说道:“调他来,就是抓现代化,抓装备。”

1989年11月6日至9日,刘华清作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出席中共中央十三届五中全会。刘华清说,当天会上印发了邓小平和一些重要中央领导的谈话。

在这份讲话中,邓小平主动辞去了中央军委主席职务,提名江泽民为军委主席,杨尚昆、刘华清为副主席。

职位上的又一次升职,让刘华清再一次震惊。他想到自己的能力难以胜任。于是给邓小平同志办公室打去电话,请他们向邓主席报告,还是选别人比较好。

邓办的通知却告诉他,邓主席已经决定了的,不会改变。他也只好就此作罢。

到了1992年刘华清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后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原来,邓小平曾给中央政治局写过一封信,提出意见,今后主要由刘华清、张震两位同志在江泽民同志领导下主管军委的日常工作。

除此之外,邓小平还专门对新一届军委领导班子有了具体的方案。

对于邓小平对自己的信任,刘华清感动不已。当初在离任海军司令员岗位前,刘华清进入了中央顾问委员会,本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会到此结束,没想到却仅仅是一个开始。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邓小平同志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其实,在此之前,刘华清在事业上并不如意的。不仅三进三出中南海。甚至在1973年请求调动工作时,聂荣臻和叶剑英两位老帅批示后,却再也没有了音信。

两位老帅的批示竟然没人理,这实属让人匪夷所思。那么,当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刘华清早年的坎坷

新中国成立后,刘华清被安排到大连海校担任副政治委员。对此,刘华清也没有思想准备。萧劲光看他有些犹豫,不断鼓励他,说他一定能够胜任。就这样,在陆军干了23年的刘华清来到海军。

1954年,在中央军委的批准下,海军选调了包括刘华清在内的一批团职以上干部,去苏联学习。

当时的他知道自己去苏联学习会非常困难,不仅仅因为他已经38岁,之前也只读过几年的私塾,数理基础也差,不懂俄文。

即便如此,他来到苏联之后,仍然努力学习。在学校,开设了21门课程,每天八节课,刘华清还会在晚上自学三到四个小时。

每年的暑假和每年一次的探亲假,他都用来学习俄文。到了1958年他毕业的时候,除了不计分数的8门课程,其余的十分课程,十门为优,三门为良。

在苏联,刘华清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军衔。

1958年2月,刘华清毕业回国,任命为海军旅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61年8月,周恩来总理任命刘华清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

这里是我国第一个舰船研究院,他担负起了开创我国舰船科学研究的重任。就这样,刘华清第一次离开了海军。

1964年,刘华清也有机会重回海军工作,舰艇研究院划归第六机械工业部建制领导,原本已经和聂荣臻回到海军工作,但因为好几个人不同意,还是没能回去。

到了1969年,刘华清回到了海军,却不像自己想的那样开始大刀阔斧的工作,因为当时的政治情况,老帅们都被架空,没有人听他们的话,就连刘华清都成为了光杆司令。

到了1970年,刘华清任海军副参谋长,有了名分。但他在工作上的处境没有丝毫地改变。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决定申请调离海军。

于是在1973年,他主动给聂荣臻写去了要求调动工作的信件,聂荣臻也知道刘华清是一位做实事的干部,在任期间也非常努力,建议考虑他调动工作的要求。

叶剑英也上报了总政,表示了同意。然而,当时的总政群龙无首,一年过去了,两位老帅的批示石沉大海,就算聂荣臻好几次催促都没有什么结果。

1975年1月5日,邓小平担任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刘华清给邓小平写信,要求调动工作。似乎是有了邓小平的支持,9月底,聂荣臻通知他去科学院去。

这是刘华清第二次调离海军,成为了以胡耀邦为首的中国科学院核心领导小组成员之一。

对于自己第二次调离海军,其实在刘华清的心里,他是非常不舍的,这么多年他对海军也是有感情的。

但因为种种原因,他只能离开,临走前他心里也非常不是滋味:“海军这条路算是走到头了。”

1982年8月28日,刘华清被任命为海军司令员,对于这次的任命,刘华清心里五味杂陈。

其实,他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现在海军的现状实在不太好,而且他年纪大了在副总参谋长的岗位上干了三年,很多业务也已经很熟悉,干起来也轻松一些。

但,这是邓小平的重托,他说道:“你还是要回海军工作。海军的问题不少要整顿。”面对老首长的期待,刘华清接受了这份任命。

彼时的海军,混乱不堪,机关作风松散,管理松懈,就已经到了一定要治理的时候了。于是,他一上任就开始对海军直属机关进行整顿,效果显著,受到了中央军委首长的充分肯定。

除了整顿之外,他还着眼建设强大的海军,提出并确立了中国海军战略理论,提出了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为海军长远建设与保护利用海洋提供科学的指导。

除此之外,他还从长远考虑,设想用15至20年左右的时间,搞航空母舰和战略导弹核潜艇,积极倡导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组织研发,形成了新一代海军现代装备体系。

为此,他还在提议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个“飞行舰长班”,为实现人民海军的航空梦而努力着。

这些年来,刘华清在海军的工作表现,大家都能看到,也受到了中央军委首长和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

所以,才有了后来邓小平对他的重任,这样一心为国的人受到重用,为祖国的发展呕心沥血,值得我们后辈铭记与敬仰。

1 阅读:199

红色记忆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