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叫贺子珍“妈妈”,中年生活困苦,李敏看后心疼不已偷偷塞钱

红色记忆录 2024-01-16 10:35:46

在毛泽东的几个子女中,李讷是得到父爱最多的一个,是真正的红色公主。但她并没有因为是毛泽东的子女,人生就一帆风顺。在她人生的后半生,得到了父亲百般宠爱的她,也遭遇了许多坎坷。

她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初次承受生活的压力,看尽世态炎凉,现在则拥有一个温暖的家,成为了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

李讷虽然不是贺子珍的孩子,却称贺子珍为妈妈,这么一个乖孩子,中年生活困苦,李敏看后也心疼不已多次给妹妹塞钱。

1940年李讷出生于延安,47岁的毛泽东对他格外宠爱,不忍心送到保育院,成为了家中唯一在父母亲身边度过童年、少年和青年的孩子。

在李讷的前半生,受尽宠爱。

1942年,毛泽东的住处搬到了枣园。天真活泼的李讷也学会走路了,常常会爬到爸爸毛泽东的办公桌上乱涂乱画,抢下毛泽东手中的笔缠着他讲故事。

党中央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人来毛泽东家里开会谈工作的时候,李讷会在父母的教导下,喊他们伯伯叔叔,非常惹人喜爱。

临走时,也会向他们告别:“伯伯叔叔再见!”大家都总是会弯下腰亲一亲李讷红扑扑的脸蛋,说道:“再见,小李讷!”

在胡宗南进攻延安时,无暇顾及女儿读书的毛泽东一直在研究着共产党的形势。于是,毛泽东身边的参谋、干事抽空教李讷读书写字。

后来,党中央迁到了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局势逐渐稳定。

李讷和许多同龄的中央领导人的子女结束了马背学校的生活,在一间简陋的农家院里开始了小学生的正常学习。

新中国成立后,李讷跟随父母住进了中南海,在这里,她开始享受“公主”般的待遇。李讷和李敏、毛远新住在丰泽园。毛岸英和嫂子周末也会回到家里。

李讷进入了北京西郊育英学校,是为中央领导干部和烈士子女设立的。

周末的时候,她会和上中学的姐姐李敏回到家里,毛泽东也总是会在晚饭后带着姐妹两人去散步。

夕阳西下,毛泽东带着姐妹俩,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历史的兴衰,就这样,姐妹俩慢慢长大了。

毛岸英、李敏、李讷都是毛泽东的孩子,毛泽东三位妻子生的孩子在一起都是和谐平静的。

但在家庭中,李讷是受到最多宠爱的那一个,生性高傲,但她天性聪颖,勤奋好学。

1959年秋季,李讷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毛泽东从来不让自己的孩子搞特殊,要李讷住在学校,只允许在周末回家,不准用小汽车接送。

当然,作为国家主席女儿的李讷,对自己要求也非常严格,穿着朴素,每门功课都名列前茅。

李讷进入北大好长时间后,大家才知道李讷是毛主席的女儿。

当时在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也和普通人一样挨饿,只能在周末的时候回家吃饭。为此,警卫人员和厨师也都纷纷向毛泽东求情:“让李讷每天回家吃饭吧!”

毛泽东难过地摇了摇头,说道:“不能因为李讷是毛泽东的女儿,就享受特殊的待遇。”

1965年,李讷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解放军报》作为主编。毛主席要求她要接触工农群众、体验生活。

或许因为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地位特殊,使得她在恋爱婚姻上也遭遇了不少坎坷。

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她就对一位男同学倾倒,但因为她的身份,作为国家领导人子女的婚姻,会影响到各个方面,就这样,李讷的初恋被扼杀了。

1970年,当李讷来到干校劳动,没有朋友没有亲人的她独来独往。一位小伙子看她孤单,主动上前帮忙,就这样,李讷心中暗许,两人私定终身。

这个小徐是个农村人,家境贫寒,是中央办公厅北戴河管理处服务员。可家庭之间的悬殊总会让他们产生矛盾。

在结婚之初,两人的感情还算不错。在和李讷的接触中,小徐也发现李讷也是一个普通女人,待人真诚,身上也没有高干子弟的那种霸道作风。后来,爱情战胜了理智,两人坠入了爱河。

当毛泽东得知女儿找了一个农民,虽然有少许遗憾,但还是批准了女儿的结婚申请。李讷和小徐很快结婚,举行了简单的仪式,毛主席给了女儿自己一笔稿费,李讷添置了一些用品,两人筑起了爱巢。

当蜜月过去之后,真正的婚姻生活才开始,他们这才意识到,他们在志趣、性格、思想、文化和精神层次上有着相当大的距离。

尤其是小徐的文化素质太低,两人根本没有共同语言和相投的情趣。几个月之后,两人就已经同床异梦。于是,李讷便向小徐提出了分居。

不久之后,李讷生产下一个孩子,当孩子一岁时,两人就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

毛泽东去世后,李讷没有继承一分钱的遗产。61岁时的她,身患严重的肾衰竭和多种疾病,全身浮肿,行动迟缓,有时候从汽车里出来都要费很大的劲。

李讷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按照当时的医疗制度,很多都是需要自费的,一般的公费药物根本没有办法治疗她的病。专家们诊断,李讷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双肾严重萎缩,唯一的办法就是换肾。

可李讷退休很早,工资标准很低,几乎没有钱来做透析治疗,也不可能做手术。可以说,李讷是凭借自己的精神力量在和病魔抗争。

在随后到来的改革开放时代,李讷已经成为了落后时代的边缘人,小心翼翼地靠着那份微薄的工资生活着。

不过好在,李讷在后来也有了相伴一生的伴侣王景清,也有姐姐的照拂。

1984年,在李银桥夫妇的帮助下,李讷和王景清再婚。

他们在认识一年后举行了婚礼,只摆了一桌酒席,邀请叶子龙、李银桥夫妇以及中央办公厅的几位领导同志参加。婚后,虽然两人生活清贫,但那些生活的琐碎王景清也都大包大揽了下来。

王景清几乎承担起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买菜买粮做饭,修门窗,拉煤,还会给李讷做一个小板凳,两人每年冬天都会拉着板车买上几百斤大白菜,回来腌酸菜。

一位认识李讷的卖肉师傅,也见证了她这些年来的生活,之前她的生活确实很差,只买1、2毛的肉,现在有了王景清都会买2斤的肉分开几顿吃。后来,家里还请了一个保姆。

当然,除了王景清,姐姐李敏也会经常照顾她,关心她的生活,偷偷给她塞钱。

李敏和李讷在整个50年代都和父亲住在中南海。李敏每年寒暑假回去看贺子珍的时候,李讷有时候也会跟着姐姐回去。

一年暑假,李敏带着李讷回到上海,一见面,贺子珍就微笑着说道:“娇娇这就是你那个妹妹吧,长得真好看。”

李讷也主动问候:“贺妈妈好!”贺子珍表示,快让她们回家,家里有一桌子好菜在等着他们。

席间,贺子珍也一直都在给李讷夹菜。虽然他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此时她们就是一家人。

1958年,贺子珍搬到南昌时,李讷再次跟随姐姐去看望贺子珍。李讷一见面就说道:“妈妈,我是小讷,我们放假了,特意来看望您。”

贺子珍亲昵地摸了摸李讷的脸颊,疼爱地说道:“小讷都长这么高了啊,好几年没见了,如今都成为了一个大姑娘了。”或许,贺子珍的存在也给与了李讷许久未感受到的母爱。

贺子珍也曾多次教导李敏:“你要把李讷当做自己的亲妹妹。”后来,李敏也谨遵母亲教诲,时时关心着妹妹的生活。

在李讷最苦难的时候,李敏看着李讷吃穿住行这么简陋,心疼不已。为了帮妹妹渡过难关,李敏经常前来看望,给她带一些生活用品和钱。

李讷知道姐姐家里也不是多么富裕,也不肯要姐姐的钱,李敏偷偷的把钱放在李讷家里,等到李敏走后,李讷才看到姐姐留下的钱,心酸又感动。

晚年时,每当李讷提到姐姐,都会笑着说道:“那个时候姐姐总是偷偷给我塞钱。”

李讷对于生活是非常知足的,她其实并不缺钱。只要她一开口,就会有无数的人给她送钱。

其实,一位沂蒙山老区的农民得知毛主席的女儿生活困难,给李讷捐了2000元钱,但李讷还是把这笔钱转给了希望学校。

后来还有一位富商给李讷寄来了1万元,但她还是没有接受。她说道:“这世界上还有很多比我更困难、更需要帮助的人。”

李讷也从来不愿意麻烦领导同志,因为对她来说,足够温饱就足矣了。

李讷身上的那种不服输的性格,确实和毛泽东如出一辙,不愧是毛泽东的女儿。

3 阅读:728

红色记忆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