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藩王的世子继任藩王,那他其他的儿子们是怎么安排的?

元盛日记 2022-06-06 18:15:07

龙生龙,凤生凤,用这句话来形容朱元璋的子孙再合适不过了。朱元璋作为历史上出身最卑贱的帝王,他从小为地主家放过牛,长大后出过家,要过饭,以一介布衣,十五载而成帝业,堪称古代最成功的屌丝逆袭者。

夺得了天下,想到自己童年的不幸,他感慨万千,既痛恨当时官员的贪腐导致食不果腹,也心疼自己的父辈没有给自己留下来一丝祖业。所以,朱元璋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再次降临在自己的儿孙面前。

虽然知道历代的藩王日后会成尾大不掉之势,甚至与朝廷分庭抗礼,但朱元璋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儿子们要远比那些“骄兵悍将”更加靠谱!因此不顾群臣反对,全部把儿子封为藩王,为自己的大明看家护院。

明朝的爵位是怎样的?

明朝的皇室一共分为9个等级,皇帝不必多说,这是所有人中最为尊贵的身份。除了皇帝,作为朱家人,还有8个爵位,分别是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8个等级的爵位是按照与皇帝血缘的远近来册封的。亲王指的是一字王,例如秦王、晋王、蜀王,作为亲王,他们必须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他们是除了皇太子之外,皇帝的其他儿子,年俸1万石。

亲王的接班人称为王世子,一旦亲王就藩封地,只要不是犯罪或者绝嗣,他将世世代代的传下去,像大明的第一王府——秦王府,传了260年,与大明相始终。

亲王其余的儿子,全部受封郡王衔,作为区别,他们的王号通常为二字王,例如秦王府下的渭南王、潼关王,年俸2千石。

郡王的接班人称为王长子,与亲王一样,除了特殊原因,它也会世世代代的传下去。而郡王的其余儿子全部受封镇国将军,镇国将军的儿子全部受封辅国将军,以此类推,一直传到奉国中尉。

值得注意的是,奉国中尉是一个兜底的爵位,奉国中尉的子孙依然是奉国中尉,不论嫡庶。毕竟朱元璋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再去为了生计而奔波,为了功名而秉烛夜读。只要是朱家子孙,最起码也是一个奉国中尉,年俸200石,也足够养活一家老小。

藩王在封地上的演变

在朱元璋时期,各地的藩王是名副其实的地方霸主,他们拥有自己的护卫,还能领兵打仗,即使是开国功臣,在亲王的辖区,也要受亲王们的节制,这是朱元璋赋予儿子们的特殊权力,也是他认为巩固江山的有力保障。

在抗击蒙古的前线,秦王、晋王、燕王、宁王这几个塞王的名声更大,即使是大将军蓝玉,也不得不受燕王朱棣的辖制,并且亲王府里的武官还会兼任地方的都指挥使,文官有的还兼任布政使,可谓是军政大权一把抓。

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太久,朱元璋刚死,朱棣就在北平发动了“靖难之役”,朱棣虽然打着维护藩王利益的旗号,但他深知藩王势大,日后必有大祸。他篡位后,虽然表面上恢复了被建文帝废黜的王爵,但实际上已经把他们架空,王爷的护卫被削减,无圣旨不得进京,变相的将他们软禁在府中,成为了一个高级囚徒。

从宣德皇帝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后,藩王的野心也就彻底被打消,从此躲在王府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专心致志的寻欢作乐,从此再不参与政治。

清朝汲取了明朝的教训

虽然朱元璋的初衷是好的,希望以国家财政来供养小部分皇族,但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子孙数量发展之快远远超过了国家的负荷。

在崇祯初年,朱姓子孙就超过了200万人次,这些人不从事劳动生产,不产生社会价值,只是一群待人喂食的蠢猪,国家的财政要拿出来大部分来供养这些无用之人,加大了百姓的负担,最后百姓的揭竿而起,各地藩王们“贡献”了不小的功劳。

清朝入关后,总结明王朝灭亡的教训,在对待皇族的问题上,就显得冷静的多。

明朝时,只要是皇子,不论有无才能,全部封为亲王,而清朝则不然,没有功劳或者没有政绩,即使是皇帝的儿子也不行。

另外,清朝不在将王爷派往各地,而是全部留在京城,在皇帝的眼皮底下,盘剥百姓,肆意妄为的举动明显减少。

如果说拿明朝的亲王和清朝的亲王做一个比较,我认为,清朝的亲王<明朝的亲王<清朝铁帽子王。

清朝普通的亲王并没有世袭一说,每代继承时必降一级,即亲王的接班人为郡王,郡王的接班人为贝勒,也并没有兜底一说。而明朝的王爷一旦封为亲王,嫡长子也为亲王,爵位会世代传下去。

之所以说明朝的亲王略小于铁帽子王,是因为,明朝的亲王一旦绝嗣就会被取消封号,如明代一共封了87位亲王,传到崇祯时就只剩下了34位。

而铁帽子王则不同,它是一种象征,一杆大旗,即使王爷绝嗣或者犯罪受到惩罚,但也仅仅是针对他个人,铁帽子王的封号不会撤销,会从他同族的后人中恩赏一人继承王位。

不管怎么说,朱元璋泛滥的子孙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而清朝则在这一点处理相对较好,朱元璋看似给子孙留下来的金元宝,实际是在为他们挖坑,在明末的时候,这些王公贵族在起义军的屠刀下犹如待宰羔羊,实在令人感慨。

0 阅读:2847
评论列表
  • 2022-06-08 23:18

    满清的八旗不也一样是社会毒瘤

    BadTz 回复:
    八旗虽然毒瘤,但是和明朝王爷相比简直小巫见大巫,明朝王爷制度简直败笔,清朝八旗后期也是废物,但是没这么夸张
    用户10xxx46 回复:
    明朝官方自己的记载,山西河南两地一年的税收不足给王爷发工资

元盛日记

简介:元盛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