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为什么陪都是重庆而不是成都?为什么?

元盛日记 2022-06-05 20:33:39

不要怂、跟我上,这就是原因。既然不要怂,那就不能入蜀,入蜀就代表你怂了;既然跟我上,那就立足重庆,随时准备杀出去、收复失地。

日本全面侵华,这就是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吊打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所以,国民政府肯定扛不住。但是,这时候已经出现了有利的契机。

1936年西安事变,国共两党随即完成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整合。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立即强力硬怼,准备全面作战。

之前的日本政府,军部要多左有多左,内阁要多怂有多怂。但是,1937年却出幺蛾子了。近卫文麿近卫文磨当上了日本首相。这家伙不是左的问题,而是一盆泼在马路上的水,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愚蠢的坑。为了能让自己看起来像个首相,近卫文磨表现得比军部还军部。所以,当时的日本情况就是:军部一直左,而内阁比军部还左。

七七事变之后,近卫文麿近卫文磨立即彪悍到疯狂,大手一挥就向中国华北增兵三个师团。这时候的国民政府,也不惯着鬼子了,严令北平自治政府不许和鬼子谈判,同时从南京派出部队开赴华北。

发现中国一反常态的硬,集体向左的日本,立即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派出了70万部队从东北、华北和华东三个方向进攻中国。按照日本军部的设计,只需要在三个月,中国肯定投降。

我们当然不希望中国输。但农业国根本扛不住工业国的进攻。所以,国民政府被打得一塌糊涂,只能向内陆撤退。

1937年,国民政府发布了“迁都重庆宣言”:此后将以最广大的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必死之决心……继续抗战,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独立之目的。

这是啥意思?意思是死磕到底、决不投降,近代中国已经受够了屈辱。

当时,虽说要迁都重庆,但中国的政府机关和主要兵力却集中在武汉。武汉是全面抗战的第二线。这就是决心,也是态度。但凡有可能,当时的国民政府要强硬到底,跟鬼子死磕。

但日本也强硬到底了,用了十个月的时间,从南京杀到了武汉。在武汉广州会战开打之后,国民政府就是再不愿意,也得迁都重庆了。

1938年7月,国名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驻武汉各党政军开始撤离武汉,向重庆转移;8月4日,驻武汉各机关全部迁至重庆; 12月8日,蒋介石及其侍从及幕僚人员飞抵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完成迁都重庆。1940年8月15日,当时的国防最高委员会决议:确定重庆为永久陪都。

关键是日本的主要国策是北上派和整体派之争。一派要北上打苏联,极端地仇共反苏;一派是把美英法苏捆在一起打,左到无底线。但无论是北上派思路还是整体派思路,都要求避免陷入中国战场。甚至,日本还希望联合中国一起赶走白鬼子,实现所谓的大东亚共荣。

这不是挺好的吗?你非要全面侵华干什么?完全是因为愚蠢和固执。当时的近卫内阁天天开会,争论的焦点是:到底是北上打苏联还是南下打英美。日本必须定下个基本国策。但这个国策死活定不下来。吵够了就问一下中国咋还不投降,真讨厌,增兵。于是,日本就一直在中国死磕。

所以,日本的目标是国民政府投降。但是,怎么才能迫使中国投降呢?方案就是增兵,手段就是打。于是,即便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日本也不会停止进攻。

1938年到1943年秋,总共五年半的时间里,重庆就遭受了近万架次日本飞机和两万枚炸弹的轰炸,两万多人伤亡、一万七千多幢房屋损毁。

但是,国民政府始终不离开重庆。那么,除了重庆之外,就没有更好的陪都选择了吗?

当然有,那就是成都。

从决定退守开始,国民政府就在成都和重庆之间进行了艰难的抉择。表面上看,成都安全方面要比重庆要好,城市的基础设施也非常完全齐备。但是,国民政府最后还是决定迁都重庆。即便一直生活在日机的轰炸下,也没有放弃重庆。

这是为什么?

陪都定在重庆,就是在保持战斗意志,告诉全国人民:政府没怂。中国绝不投降、决不妥协,但有机会就会杀出重庆、收复失地。从重庆出来就是武汉,国民政府相当于守在了最前沿,随时都能够向沦陷区发动进攻。

而定都成都就麻烦了。蜀地天然就是一个偏安之地,凭着三峡和秦岭天险,蜀地易守难攻。这的确更安全了。但你也别想出来。所以,国民政府只要迁都成都,就是在告诉全国人民:我们怂了,不想打了,偏安一隅就行了。

那日本人为什么死活也拿不下重庆呢?一个是战线拉得太长,兵力分散了,无法集中;一个是国共两党在敌后战场遍地开花,也没让日本闲着;一个是重庆位于险峻的巴蜀之地,地图上看着近在咫尺,实际却险隔重重。但最关键的还是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中国从巴黎和会到全面抗日,基本完成了民族主义的转型。这时候的中国已经不是帝国时代的大清政府,而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国家。帝国国家打仗,要钱;民族国家打仗,要命。而日本恰恰忽略了中国的这种转变,一直把中国当成大清来对待。此时的中国,从政府到人民都拿出了死战到底的精神。政府定死重庆不退、人民死战到底顽强。国共两党也保持了高度的团结,一致对外、共御外辱。所以,从迁都重庆到抗战结束,日本人始终无法越雷池一步,无力一窥山城究竟。但重庆也遭受了巨大的代价,重庆军民长期生活在惨烈的轰炸之下。而大轰炸之下的重庆,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中国不会向日本屈服。

3 阅读:449
评论列表

元盛日记

简介:元盛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