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易漏难诊

是任新平 2024-08-01 00:22:10
顾名思义, 乳腺非肿块型乳腺病变(non-masslesion, NML) 是指在临床未触及明显肿块, 在影像学两个不同扫查方向上, 均不表现出典型空间占位效应的乳腺病变。 常规超声对此类病变的诊断,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较低。 NML大部分是异常病灶,既有良性又有恶性, 最新文献统计良性占53.8%,恶性占46.2%。 [一R]超声声像图: 非肿块乳腺癌可表现为片状低回声、微钙化、结构扭曲、导管内实性回声、伴或不伴后方声影等(以上征象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存在)。以无明显占位效应的低回声区为主要表现。 非肿块型病变包含乳腺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二者混合存在,这也是此类病变评估具有一定难度的病理基础。 [二R]病理特征: 良性纤维囊性改变、炎症、术后瘢痕、继发于新辅助化疗的纤维化、硬化性腺病、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等等。 [三R]超声评估难点: 1、缺乏统一的规范及标准 BI-RADS 分类系统的专业术语仅针对肿块型病变,如边缘、形态、内部回声等。如根据 BI-RADS 分类的标准进行评估,其分类应均为 4 类及以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穿刺或手术等有创性检查的发生。 2、超声医师主观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对于仅表现为低回声区的非肿块型病变,有的医师为避免乳腺癌的漏诊,倾向于评估为 4 类及以上,有的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从而将部分非肿块型病变评估为 3 类。 3、超声新技术未得到充分应用 研究显示:剪切波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对非肿块型病变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然而,超声新技术在部分医院仍未得到应用,这也造成了部分恶性非肿块型病变的误诊。 4、善于用“第二眼超声”再评估 常规超声若无明显诊断,可对照其他影像学如MRI、钼靶等提示的可疑位置,进行第二次超声检查,然后使用超声造影、超声弹性等予以确定。必要时进行穿刺活检进行确诊。 [四R]总结分析: 常规超声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良恶性的评估具有一定的难度。除提高检查医生的认知,注意辨别,多种影像学及超声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其良恶性的评估。超声二眼超声+新技术应用,可以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断。但最终诊断仍依赖于组织病理。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