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28岁竺可桢哈佛博士毕业,却被女校长堵在家里,对方语出惊人要求竺可桢迎娶自己的妹妹,要不然不让他走,而在20年后,竺可桢回想起来,忍不住抱着妻子嚎啕大哭。 1918年,竺可桢刚从哈佛大学拿到气象学博士学位,打算回国教书,28岁的他前途一片光明,国内好几所大学都想请他。 同一时间,34岁的张默君来到美国考察教育,她出身湖南有名的家族,办过《神州日报》,还在神州女校当校长,在女权方面很有名气,她来美国不光是考察,还想为妹妹张侠魂找个好对象。 张侠魂21岁,脑子聪明,性格坚强,16岁就在报纸上写文章推女权,1916年还成了中国第一个坐飞机的女性,虽然那次事故伤了左臂,但她反而更独立,张默君觉得竺可桢有才华,性格稳重,挺适合妹妹。 张默君直接跑到竺可桢的住处,说要为妹妹提亲,讲了张侠魂的才华和志向,竺可桢一开始有点意外,毕竟没见过张侠魂,但张默君的见识让他服气,聊了几次后,他觉得张家的家风不错,对张侠魂也有了信心,他同意了这门婚事。 于是开始跟张侠魂写信,信里张侠魂的想法慢慢打动了他,几个月后,竺可桢回到上海,跟张侠魂见面,两人聊得投机都欣赏对方的志向。 1919年,他们在上海办了简单的婚礼,只请了几个亲近的人,仪式很朴素跟他们推崇平等的婚姻观挺合拍。 婚后,张侠魂放下教书的工作,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全心支持竺可桢的事业,竺可桢当上浙江大学校长,想把学校办成全国顶尖名校,而张侠魂管好家里的事,让丈夫能专心搞学术。 1930年代,日本入侵,浙江大学得搬家,从杭州一路迁到江西、贵州,最后到了昆明,档案里说张侠魂不光管家,还帮学校做事,带着女学生整理书籍、搬设备,搬家的路上条件很差,她带着孩子跟着走,管吃管喝,从没喊过苦硬是撑起了家,也帮了学校不少忙。 1938年,浙江大学搬到江西泰和,那边湿气重,各种病很容易就传播开,药又不好找,竺可桢的六岁儿子竺衡生病去世,张侠魂接着也得了疟疾,发高烧站不起来,她勉强处理完儿子的后事,身体就撑不住了。 而竺可桢在外头找物资,赶回来时张侠魂已经病得很重,8月3日,张侠魂去世,才41岁,竺可桢伤心极了,把张侠魂送他的钢笔放进棺材,还写了首悼亡诗,失去儿子和妻子让他打击很大,但他还是咬牙带着学校继续办下去。 张侠魂走后,竺可桢把对她的思念放进工作里,1940年,他再婚娶了陈汲,但日记里常写到张侠魂。 晚年,他拿出钱设了“侠魂奖学金”,帮穷学生读书,还推了气象学的发展。 这个奖学金还鼓励了不少女性搞科研,有些大学还用这个名字设了基金,继续她的精神,张侠魂活得短暂,却活出了新女性的样子,她跟竺可桢的婚姻,从一次大胆的提亲开始,靠着互相支持走下去,留下了那个乱世里知识分子的坚韧痕迹。 对这件事大家有什么看法? 信息来源:《近代中国女性先驱张默君与妇女运动》.《妇女研究论丛》, 2002(1): 54-60.
1918年,28岁竺可桢哈佛博士毕业,却被女校长堵在家里,对方语出惊人要求竺可桢
修竹崽史册
2025-05-12 12:31: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