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几名战士脱下裤子,双腿像圆规一样叉开,尴尬地朝着女军医笑,女军医说:

趣叭叭 2025-05-16 16:11:05

1983年,几名战士脱下裤子,双腿像圆规一样叉开,尴尬地朝着女军医笑,女军医说:“这样害怕,我咋能治好你们的病?

1983年深秋,老山猫耳洞的湿热像发酵的面团。

石灰岩洞壁上渗着水珠,三四个战士蜷在半人高的空间里,胯间溃烂的伤口被汗水和蚊虫叮咬得发白流脓。

“这仗打得连裤子都穿不住了,”战士杨启良盯着自己溃烂的胯部苦笑。

他们每天要和越军对峙,炮弹掀起的泥土糊在伤口上结痂,晚上睡觉时溃烂的皮肉粘在裤裆上,稍一动作就扯得生疼。

更难受的是,猫耳洞里没有药,只能用盐水简单冲洗,溃烂处越烂越深,像被蚂蚁啃噬的树根。

1983年6月,军医赵慧接到命令:必须进猫耳洞巡诊。

她背着药箱穿过雷区时,听见洞里传来压抑的呻吟。

推开门的瞬间,六个光着上身的战士慌忙用军大衣裹住下身,有人抓起钢盔遮住大腿,活像一群被踩了尾巴的鹌鹑。

“脱裤子,我给你们治,”赵慧的声音像手术刀划破寂静。

战士们你看看我,杨启良突然梗着脖子喊:“赵医生,这没法下手啊!”其他人跟着哄笑,笑声里裹着羞耻和无奈。

赵慧没理会他们的窘态,她掀开医药箱,酒精棉球在溃烂的伤口上擦过时,战士们疼得龇牙咧嘴,却没人敢动。

她发现有些伤口已经化脓,必须切开引流。

“谁先来?”她扫视着蜷缩的人群,杨启良突然站起来,咬着牙把裤腿撕开:“我先来,治好了我,你们都得受着!”他胯间的伤口像被开水烫过的烂菜叶,脓血混着汗渍黏在腿毛上。

赵慧没戴手套,直接用手清理腐肉。

酒精灼烧的刺痛让杨启良浑身发抖,但他硬是没吭一声。

其他战士看着他血淋淋的胯部,突然觉得自己的羞耻不值一提。

治疗持续了三天,第四天,当赵慧给最后一个战士处理伤口时,整个猫耳洞安静得能听见输液管滴水的声音。

战士们主动掀起裤腿,像等待检阅的士兵。

有个新兵甚至说:“赵医生,您尽管治,我爹就是军医,他总说治病救人不分男女。”

赵慧注意到,杨启良的绷带下露出结痂的伤口。

他正用牙齿撕开止疼药包装,手抖得厉害。

后来她才知道,这个19岁的战士偷偷把止痛药分给了更年轻的战友。

1984年春节,赵慧再回猫耳洞时,发现战士们穿上了厚实的棉裤。

他们把溃烂的伤口裹在层层纱布里,笑着说:“赵医生,这回能打胜仗了!”

果然,当年老山收复战中,这些“烂裆兵”创下以少胜多的战例。

杨启良一人狙杀18名越军,他在射击记录上写道,“赵医生治的不是伤口,是男人的骨头。”

2015年,赵慧在昆明军区总医院退休。

她保存着泛黄的病历本,上面记录着1983年治疗的137名战士。

最近有志愿者问她:“当年战士们真不怕羞吗?”

她摸出张老照片,画面里,她蹲在猫耳洞里给杨启良换药,战士们赤着上身围观,有人举着钢枪当支架。

照片背面用红笔写着:“他们不是没尊严,是把命看得比裤腰带还重。”

如今在麻栗坡烈士陵园,957座墓碑中藏着无数“烂裆兵”的故事。

管理员老杨常指着某块刻着“杨启良”的墓碑说:“这小子死前还念叨着赵医生的止疼药。”

而在赵慧的日记本里,夹着片风干的猫耳洞苔藓。

她总对着它发呆:“那些光着腚打仗的年轻人,才是真正的钢铁。”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趣叭叭

趣叭叭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