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因为男人一个邀请,49岁北大才女王承书抛夫弃子,销声匿迹。17年后,

趣叭叭 2025-05-17 16:15:37

1961年,因为男人一个邀请,49岁北大才女王承书抛夫弃子,销声匿迹。17年后,她满头白发回家,孩子们抱着她失声痛哭:“母亲,你没有错!”

一眨眼,十几年已经过去。

王承书并不知道丈夫和孩子的想法。

她只知道这数年里,自己从未放下回到家乡的念头。

尽管那些年王承书常常望着微弱的月色,传递思念。

但是她却不能离开。

此次的邀请不仅是对她的认可,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王承书只能默默承受。

要说人世间的奇女子,她一定是其中的一个。

书香门第,家庭富裕,父母在各自的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王承书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优秀。

18岁那年,她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燕京大学。

当王承书选择物理专业的时候,身边充满了质疑和劝说的声音。

要知道,当时物理专业十分冷门。

再者说,此领域需要充沛的精力和坚定的决心。

她身为一个女孩子明显会有些吃力。

可是,王承书却义无反顾踏上了自己选择的道路。

物理专业对她而言,不仅是梦想,更是为国奉献!

小小年龄的王承书却考虑到了国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研究。

因此,她带着这个愿望,将所有精力投入在了学习之中。

毕业的时候,王承书就已经获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不过,她并没有打算止步于此。

她想要的不仅只是荣誉,更是为国家物理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于是,王承书便开启研究生的道路。

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她还和同学张文裕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之后,他们两人共同去往美国深造。

那段时间里,王承书和张文裕互相鼓励,互相支持。

谁也没有想到,一个中国的奇女子,在美国竟成为了最耀眼的星星。

要知道,王承书付诸心血的研究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可是她却在事业顶峰时,做出了回国的打算。

因为王承书梦想的初衷就是为国奉献。

所以她意识到不能再等。

不过,王承书回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即便美国百般阻挠,她始终不放弃回国。

直到1956年,王承书夫妇二人才回归祖国的怀抱。

回国之后,她秉承着奉献的原则,每日每夜投入实验室。

即使钱三强院士邀请王承书加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她二话不说直接答应。

对于王承书而言,从头来过又如何?

两年的时间,她从门外汉成为了领军人物。

是她,为热核聚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依据,更是她为热核聚变提供了保障。

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王承书从未有过怨言。

1961年,钱三强院士再一次找到了她。

这一次虽然不是全新的领域,但是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此次的核事业研究需要隐姓埋名,没有确切的时间。

尽管王承书深知此次前去需要面临什么。

但是她还是坚定的说出了“我愿意”!

这份坚定,是王承书对科学和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在504厂的那段时间里,她常常将工作安排的满满当当。

只有这样,才不会有时间想起孩子和丈夫。

王承书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重中之重。

她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是一个好母亲。

为了国家,为了研究,王承书只能将个人情怀放在身后。

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这背后全都是王承书和科学家们日复一日的研究,是忍着思念也要奉献的伟大精神。

1977年,她完成了所有任务。

此时,王承书满脸皱纹,白发苍苍,风尘仆仆来到了家门口。

看到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们,她老泪纵横。

时隔多年,王承书终于能够感受到家人的温暖。

0 阅读:61
趣叭叭

趣叭叭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