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一天,南京军区司令丁盛少将刚开完会,警卫员进门报告:“首长,您的老战友胡炜来了。”“副总长来了!”丁司令心里一惊,赶忙率队出门迎接。出门一看,丁司令笑言:“我以为副总长来了,他哪是胡炜?” 1975年的一天,南京军区司令丁盛少将刚开完会,警卫员进门报告:“首长,您的老战友胡炜来了。”“副总长来了!”丁司令心里一惊,赶忙率队出门迎接。出门一看,丁司令笑言:“我以为副总长来了,他哪是胡炜?”原来,来者不是副总参谋长胡炜,而是丁盛的老战友康灵,化名胡炜。这场误会不仅让人忍俊不禁,更勾起了两位老兵在战火中结下的深厚情谊。他们的故事从红军长征后的陕北战场开始,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各自的奋斗历程。这次重逢,既是个人情感的延续,也是革命精神的光辉缩影。 丁盛,1913年出生在江西于都县一个穷苦农民家里。那年头,吃饱饭都难,可他从小就硬气,家里再穷也咬牙让他读了几年书。1932年,19岁的丁盛被革命的火种点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红军。从扛枪的普通战士干起,他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过人的胆识,在队伍里慢慢站稳了脚跟。1935年,红军长征到陕北后,成立了红二十八军,丁盛被任命为第2团政治委员。那时候,陕北的冬天冷得刺骨,物资少得可怜,敌军还天天围剿,可他带着部队硬是扛了下来,突围了好几仗,打出了名堂。 康灵,化名胡炜,出身华中一个读书人家庭,家里书多,人也斯文。1930年代初,他被革命思想感染,扔下书本跑去参加革命。1938年,他入了党,加入新四军当政治干部。1935年,他被派到红二十八军第1团当特派员,就在这儿跟丁盛碰上了。两人一个果断,一个沉稳,战场上配合得天衣无缝。陕北的苦日子,他们一块儿熬过,敌人的枪林弹雨,他们一块儿闯过。那段日子,战友情比啥都真,成了他们一辈子的牵挂。 抗日战争打响后,红军改编成八路军,丁盛和康灵的路分开了。丁盛去了八路军120师358旅当政治部助理员,1938年参加了黄土岭战役,干掉了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狠狠地提了气。1940年的百团大战,他又带着部队跟日军死磕,守住了根据地。解放战争时,他调到第四野战军45军135师当师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场场硬仗,他都冲在前头。攻天津那会儿,他指挥部队硬啃下这座城,为新中国成立出了大汗。 康灵呢,抗战时在新四军第4支队干政治干部,跑淮南淮北,打了上百仗。泗阳城北火神庙、程道口这些地方,他带着队伍死守,愣是把敌人打退了。解放战争初期,他参加运河反击战,挡住了敌人的攻势,后来又北上山东,临城、韩庄战役,他都干得漂亮。新中国成立后,他转到海军航空兵,搞起了海军航空建设,从零开始,硬是铺出了一条路。 新中国成立后,丁盛和康灵在不同岗位上接着干。丁盛1950年代去了朝鲜战场,当志愿军54军军长,金城战役打得美军没脾气。1962年的瓦弄战役,他指挥部队歼敌1200多,战功赫赫。1973年,他当上南京军区司令员,管着东南沿海的军事安全,一干就是好几年。康灵这边,在海军航空兵部队埋头苦干,搞技术、带队伍,1955年授上校,1961年升少将,为海军现代化攒了不少家底。 虽然天各一方,俩人心里那份战友情没淡。抗战分开后,他们联系少了,但彼此的事儿都惦记着。丁盛听说康灵改名胡炜,还纳闷过好一阵,这回重逢才算解了惑。 1975年秋天,丁盛刚忙完一场会,警卫员跑来说胡炜来了。他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是副总参谋长胡炜,心想这大人物咋突然跑南京了,赶紧带人迎出去。结果一看,是康灵站在那儿,满脸笑意。丁盛乐得拍手,这误会闹得太有意思了。原来康灵抗战时改了名,一直用到现在,难怪丁盛老找不到他。这次重逢,俩人聊起红二十八军那会儿的事,突围的、打仗的,回忆起来跟昨天似的。 那一天,丁盛心里暖乎乎的。几十年的战友,冷不丁站在面前,比啥都珍贵。康灵也是,特意跑来看他,俩老兵的心又连在了一块儿。 重逢后,丁盛和康灵常写信联系,聊聊近况,谈谈国家的事。丁盛1977年退役后搬到广州,晚年安安静静,偶尔参加老战友聚会,讲讲当年的故事。1999年,他在广州去世,86岁。康灵退了休还干海军历史研究,写了不少书,2018年在北京去世,90岁。 他们的情谊,从战火里走来,扛住了时间考验。不是花里胡哨的感情,是实打实的信任和支撑。俩人的故事听着接地气,可背后是那个年代无数战友的缩影,苦一块儿吃,仗一块儿打,命都能交给对方。
1975年的一天,南京军区司令丁盛少将刚开完会,警卫员进门报告:“首长,您的老战
阳光少年万德努
2025-05-22 19:52:29
0
阅读: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