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犯了罪的人被流放的时候,难道不可以偷溜回来吗?其实皇帝和臣子们早就预料到了

文栋说明星 2025-05-25 16:33:07

古时候犯了罪的人被流放的时候,难道不可以偷溜回来吗?其实皇帝和臣子们早就预料到了一切,想跑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 古代流放犯人这事儿,说穿了就是让罪人活着受罪。 官府对付逃跑的招数多得是,光是给犯人套上的铁链子就够喝一壶。 这些铁链少说二三十斤重,拴在手脚上走两步都费劲,更别说翻山越岭逃跑了。 就算真有那胆大的撬开锁链,前头等着他的可不是什么好日子。 宋朝以前犯人往西北送,结果那帮人三天两头闹失踪,后来官府一拍大腿改送岭南了。 岭南那地方现在看着是发达地区,搁古代可是瘴气弥漫的蛮荒之地。 别说带着铁链的犯人,就是让现在人背着帐篷进山,没个十天半月也转不出来。 就算走了狗屎运摸出深山老林,官府还在路上设了卡子。 那时候没有身份证,可要过关卡得拿朝廷发的路引,没这玩意连村口的老黄狗都糊弄不过去。 南北口音差别比现在大得多,北方人流放到南方,张嘴就是侉子腔,当地人听着跟外语似的。 想找人问路?怕是比登天还难。 不过也有那因祸得福的主儿,唐朝有个倒霉蛋被流放到产荔枝的地方,天天在朋友圈晒荔枝图。 结果让朝廷知道了,立马给他换了个鸟不拉屎的地界。 要说最传奇的还得数明朝的杨慎,这位老兄因为跟皇帝顶牛被流放。 人家在流放路上跟旅游似的,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当官的请客吃饭。 嘉靖皇帝派人查问,地方官个个打马虎眼,硬是把两千里的流放路走了整整两年。 不过这种好事儿百年难遇,普通犯人要是敢跑,全家都得跟着遭殃。 官府早就拿捏准了这些人的软肋,逃跑的犯人前脚走,后脚就把他家里人抓来充数。 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招可比什么铁链子管用多了。 那些被流放的主儿心里明镜似的,自己吃苦还能给家里留条活路,要是真跑了准得断子绝孙。 现如今成都新都区杨慎老家那帮后人,年年清明还组织读书会。 2023年清明节,杨家祠堂门口挂出"诗书传家三百载"的横幅,连地方电视台都跑去报道。 要说这杨家人也是有意思,老祖宗当年流放云南三十多年,现在子孙倒把这事儿当作家风教育的活教材。 去年杨氏宗亲会还整了个流放路线考察团,沿着杨慎当年走过的路,从北京一直走到云南保山。 有记者问他们折腾这个图啥,领头的杨家人说了句大实话:"老祖宗用脚底板写出来的《临江仙》,咱们得用脚底板去读懂。" 这话传到网上,不少网友直呼"这才是真文化人"。 所以说啊,古代那些流放制度看着漏洞百出,实际上环环相扣。 官府早把人心摸得透透的,逃跑的成本比乖乖服刑高得多。 就像老话说的"逃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那些动了歪心思的犯人最后都栽在这上头。 现在人总觉得古人好糊弄,要真让你穿越回去,怕是连流放路上第一顿饭都撑不过去。 信息来源: 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刑罚制度研究》 故宫博物院《明代文人流放档案》 新浪新闻《杨慎后人文化传承活动纪实》 澎湃新闻《历史学者谈古代流放制度》 四川省文物局《新都杨氏宗祠保护工程》

0 阅读:78

猜你喜欢

文栋说明星

文栋说明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