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钓到一条30多斤的大草鱼,点名要送到医院:给总理做鱼汤喝

芊芊之言 2023-12-27 16:34:13

周恩来是历史上少有的,信念如一,操守如一,言行如一,表里如一的人。

于右任等写过一副对联: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周恩来就是天地正气和古今完人优秀品德最完美体现者。

自担任国务院总理以来,他几十年如一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甚至在晚年病重那段时间,仍然夜以继日不休不眠地工作,他对人民、对国家忠心耿耿,他的大智慧和浩然正气,不得不让人怀念。

战友的关心

从1972年开始,周总理的身体就已经查出异样,但周总理却关心着毛主席的身体,因为毛主席当时突然患了感冒,卧床许久。

周总理不顾自己的身体,多次约见毛主席的保健医生,认真了解毛主席的病情,还好几次开会,听取医生们汇报治疗方案。周总理说:“毛主席的身体还不错,他的思想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你们还要为党工作20年,30年……”

周总理的意思就是,毛主席身体还好,你们要好好治疗,没什么问题。在医生面前,他从来不提及自己的病情,因为他觉得不值一提。

那年,汪东兴同志和谭震林同志都因病住院,周总理工作之余特地去医院看望他们,同样听取了医生的汇报。

但病魔无情,周总理被查出癌症的消息不胫而走,毛主席得知后十分生气,他专门给周总理写信,用战友的口气嘱咐他,不要再工作了,马上住院治疗。

周总理最后听了毛主席的话,安心住进了医院。

主要是,陈毅元帅,还有陶铸同志,都是被癌症夺去了生命,毛主席吩咐周总理的医生,一定要拿出最好的办法为周总理治疗。

从1974年开始,一直到1975年下半年,毛主席多次给周总理写信,信中的内容都是嘱咐他好好听医生的话,把工作放一放。

后来周总理知道毛主席过于关心,便在信中直白地写道:“我因为主席对我的病重关心备至,今天又有了新的病变,我心里不安,把病情的详细原因说清楚,请主席放心。”

毛主席因病难以走动,他多么想亲自去医院看望一下周总理,但一直未能如愿。不过,有其他同志代为看望,周总理十分欣慰。

医院的常客

第一,叶剑英同志。

周总理病重期间,叶剑英天天给秘书打电话,让去问问周总理的病情,而且隔几天就去医院看望。有一次叶剑英钓到一条30多斤的大草鱼,直接送到医院了,让厨师给周总理做鱼汤。周总理实在是吃不完,把剩下的鱼分给了医疗组的同志们。叶剑英得知后,又多次送鱼,周总理只能再让工作人员饱餐一顿。

第二,邓小平同志。

邓小平是个极其细心的人,他十分留意周总理的身体情况,每次去医院,都和周总理有说不完的话,邓小平自己把谈话控制在半小时左右。他说的少,来得多。据记载,邓小平在周总理一年零七个月的住院期间,他先后来医院63次。后来,当医生告诉他,周总理的病情严重,似乎已经没有治愈的可能了,邓小平含泪说:“那就减少痛苦,延长生命!”

第三,陈永贵

1975年12月,周总理病情十分严重,陈永贵代表大寨人民来看望周总理,他带来了大寨的枣,核桃,还有刚培育的苹果。陈永贵看到病床上的总理,泪流满面。

此外,李先念,陈锡联,华国锋等同志,都是医院的常客,当时他们公务繁忙,也是等到下班以后才匆匆赶到医院。比如李先念同志,周总理临终时,他哭着第一个赶到医院。

另外还有聂荣臻,徐向前,王震等人,他们在军队上更为繁忙,但还是抽出空来去医院。周总理为了感谢他们,要么是托秘书写信,要么是托邓颖超转达。

和朱总司令最后的谈话

1975年7月的一天,周总理起床后,活动活动了筋骨,他感觉今天状态不错,马上问秘书:“你给朱老总打个电话,问问身体怎么样,前几天他想来看我,我身体不好,没请他来,今天再问问。”

秘书赶紧联系了康克清大姐,康大姐回复说,今天朱老总身体不错,今天也正好没有安排。

秘书告诉周总理,下午5点左右,朱老总可以来。

周总理满意地点点头。近几年,他和毛主席还有朱老总,身体都每况日下,他们风雨同舟几十年,已经好久没有坐在一起了。

大概是下午5点多,朱老总颤颤巍巍地来了,周总理赶紧伸出手,战友的手紧紧握着一起。

朱老总第一句话就是:“你好吗?”总理说:“还好。”

据后来秘书回忆,朱老总和周总理谈了不到半小时,然后朱老总就离开了。

周总理看到朱老总的车离开后,才返回房间,谁能想到,这是他们最后的谈话了。

周总理的遗言

1976年初,周总理的病情已经恶化,他那几天常常对医护人员说:“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这没有什么,你们去照顾其他病人吧。”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战友们得知情况,都纷纷到医院和总理告别。

按照当时的规定,重要领导人去世,要马上召开会议处理后事,并且讨论治丧委员会名单。

但是此时,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却宣布,周总理还有遗言。

最后邓颖超说,周总理的遗言有三点,第一不开追悼会,第二,不搞遗体告别仪式,第三,不留骨灰,骨灰撒入大海。

邓颖超说完,在场的人都惊住了,这真的周总理的遗言?

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不举行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仪式,这不符合常理。但最让人不解的是,周总理居然留有遗言,不保留骨灰。

这让大家无法接受,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种先例!

在中国人心中,人去世了就应该落叶归根,要么土葬,要么建立墓碑,这是为了让后人纪念,这也是老祖辈留下来的“规矩”。

但是,周总理不仅不保留骨灰,还要把骨灰撒入大海,这意味着,他连墓碑也没有。

所以事情到了这里,就突然僵住了,这谁也不敢轻易下决定,更何况,周恩来是第一任总理,这种事怎么能开先例!这件事必须让毛主席决定。

叶剑英率先提出,马上让毛主席决定,才能办后事。

下午,临近中午,有人迅速去给毛主席作报告。

据毛主席的秘书张玉凤回忆,当时是有人把消息告诉孟锦云,孟锦云担心毛主席受不了这个打击,就把新闻插入其他新闻里,没想到毛主席听后眼睛空洞无比,脸上表现得十分痛苦。

因为此前他已经知道,周总理病情严重,甚至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所以有着一定的心理准备。

可是当他得知周总理的遗言后,泪水再也忍不住了。

我们的周总理是多么的伟大啊。

最后毛主席含泪决定,追悼会照常开,骨灰问题遵循周总理的遗言。

就这样,我们的周总理成为不留骨灰第一人!

1976年1月10日,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仪式举行,随后便进行了遗体火化。1月15日,周总理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邓小平亲自致悼词,现场邓颖超捧着骨灰盒泪流不止。

追悼会结束后,邓颖超擦擦眼泪,郑重宣布消息:“完成总理生前遗愿,将骨灰撒掉。”

多少年来,很多人都不知道周总理的骨灰撒在哪里,因为邓颖超要求保密,她担心有人当做纪念地。

几十年后,才被公开,原来当年周总理的骨灰被撒在四个地方,北京上空,密云水库上空、天津上空和滨州黄河入海口上空。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周总理是中国人民的英雄,他的精神永远滋长在伟大的民族精神里,他是民族永恒的榜样。”

后记

国内很多有名望的人都认为,周总理是这个世界上最忙,工作最多,睡眠最少,最辛苦的人。邓小平证实说:“周总理一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12小时,有时候在16小时以上,一生如此。”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周总理是不知疲倦的、精力充沛的、记忆惊人的、世界上少有的总理。”

有一位记者曾采访过一个中南海老警卫,记者问;“你真的几十年都没有因为私事请过假吗?是什么原因让你这样努力?”

那个老警卫淡淡地说道:“因为是周总理‘教’我做的,从1964年开始,我在中南海警卫团工作期间,每天看到周总理的车,都是凌晨三四点,每次他经过我的岗楼,都对我招手,我现在想起来都落泪……我当时就想,我也要做周总理那样的好人,不过我这点水平,先把一个好警卫当好。”

3 阅读:2882
评论列表
  • 2024-01-04 17:57

    真正懂周总理的还是叶挺和陈赓。叶剑英老了在和尚的经文之下挺糊涂。

  • 2024-05-20 06:09

    怀念我们的好总理!

芊芊之言

简介:读史使人明志,知古教人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