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美乌矿产协议尘埃落定。两国在历经三个月的波折谈判后,正式签署《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也就是此前各界所称的“美乌矿产协议”。 根据已披露的条款可以看出,美国是做了重大让步,是从“债务抵押”到“平等共管”的战略妥协。美国放弃了初期提出的“5000亿美元资源抵押”和“基金收入优先偿还债务”等苛刻条件,转而接受“50:50平等管理权”和“无债务义务”条款。泽连斯基在白宫会谈中明确表示“绝不签署损害经济主权的协议”,而美国若无法达成协议,将面临对乌援助“血本无归”的风险。欧盟的介入加剧了美国的紧迫感。 欧盟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争夺乌克兰资源,迫使美国调整策略,在协议中特别注明“尊重乌克兰欧盟义务”以缓解欧洲对“经济殖民”的批评。此外,俄罗斯对乌东资源的控制(占乌硬煤储量56%、天然气20%),也让美国意识到“独占资源”的目标难以实现,转而寻求“共同管理”的折中方案。 对于乌克兰来说,美国的让步也无法改变主权让渡的命运。可以说 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乌克兰正式进入“以资源换外援”的生存模式,但其代价可能远超预期。 首先乌克兰需将新许可证收入的50%注入基金,换取美国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表面上看,这可能在10年内吸引50亿美元投资,但实际操作中,美国通过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主导项目筛选,可能干预乌克兰产业政策。例如,协议要求“新合作条件不得优于美国”,限制乌克兰与其他国家的资源合作。 安全保障方面,尽管协议提到“美国可能提供防空系统”,但未明确具体措施。 为什么说,俄罗斯“躺赢”呢? 乌克兰70%的矿产资源位于俄控区,例如锂矿储量占欧洲25%的切尔尼戈夫州已被俄军占领。即使协议生效,美国企业也难以实际开采,而俄罗斯可通过加强对乌东资源的控制(如顿涅茨克的煤炭、扎波罗热的稀土),进一步巩固自身资源优势。 同时,俄罗斯也可以“协议破坏地区稳定”为由,可能扩大对乌军事行动,例如切断乌克兰西部的矿产运输通道。此外,俄罗斯与欧洲秘密谈判资源合作(如法国试图通过“资源换制裁”获取乌东矿产),既能削弱美乌协议的实际效果,又能分化欧美关系。 所以,总的来说,美乌协议的签署是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妥协的产物,其本质是乌克兰在生存压力下的“饮鸩止渴”。“协议不是和平的起点,而是资源争夺的新战场。”
5月1日,美乌矿产协议尘埃落定。两国在历经三个月的波折谈判后,正式签署《美乌重建
冰铭说武军事
2025-05-01 11:01:13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