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5年,冯胜冷笑地对朱元璋说:"陛下想让我辅佐皇太孙,是因为很多人全被你

历史档案揭秘 2025-05-20 16:54:37

公元1395年,冯胜冷笑地对朱元璋说:"陛下想让我辅佐皇太孙,是因为很多人全被你送进了棺材。剩下我们几个不争气的,您只能挑来挑去,矮个里拔大个。" 这位六十七岁的开国皇帝摸了摸腰间镶玉的束带,手指无意识摩挲着当年濠州起兵时留下的箭伤。 三十年前鄱阳湖水战的场景突然浮现眼前:冯胜率领轻舟敢死队冲入陈友谅连环船阵,左肩被流矢射穿仍单手挥刀砍断敌船铁索。 如今朝堂上那些活下来的老将,个个都是踩着尸山血海闯出来的狠角色。 御案上的檀香燃到第三炷时,朱元璋突然抓起茶盏摔在地上。 清脆的碎裂声惊得门外值夜的太监扑通跪倒,却听见皇帝冷笑着吩咐:"传耿炳文。" 这位长兴侯踏进宫门时,皇帝正用朱笔在冯胜的罪状上画着圆圈,墨汁渗透宣纸洇出暗红斑块。 三日后大雪初霁,冯胜府邸后园新筑的"战声廊"前,两个锦衣卫百户带着工匠在夯土层里挖出七口陶瓮。 领头的百户伸手探进空荡荡的瓮口,突然想起前年查抄蓝玉府时从水井里捞出的三十具尸首,下意识在衣襟上擦了擦手。 他们当然找不到兵器,但回宫复命时还是添了句:"瓮口有新鲜铁锈,似曾藏过刀剑。" 此刻冯胜正在书房擦拭他的雁翎刀,这把洪武三年御赐的宝刀已经二十年不曾出鞘,刀刃上却不见半点锈迹。 窗外的老梅树虬枝积满白雪,让他想起至正二十三年寒冬,自己带着三百轻骑踏破张士诚的粮道,雪地里拖出的血痕三日不化。 如今朝中仅存的四位公爵,傅友德刚被赐死,自己怕是也躲不过这劫。 腊月廿三小年夜的宫廷宴席上,朱元璋特意让冯胜坐在燕王朱棣下首。 席间皇帝突然提起当年冯胜在太原城用五百斤火药炸塌城墙的旧事,话锋一转却问起北方军务。 冯胜放下银箸正要详奏,瞥见皇帝指节泛白地攥着酒盏,当即改口道:"北疆有燕王坐镇,老臣这把骨头早该歇着了。"这话让朱棣握着酒杯的手微微一颤,酒水洒在蟒袍上洇开暗红。 转年开春,兵部突然收到凤阳卫所的密报,称周王朱橚擅离封地私会冯胜,这份迟到了八年的陈年旧账被重新翻出时,冯胜正在后园教孙儿演练阵法。 听着孩童稚嫩的喊杀声,他忽然把手中令旗掷在地上,吩咐管家把去年备好的楠木棺材抬出来晾晒。 九月初九重阳节,宫里送来十坛菊花酒,冯胜看着酒坛上熟悉的黄泥封口,想起洪武八年徐达病逝前夜,自己与常遇春、李文忠在他榻前痛饮的场面。 如今这些酒坛里装的,怕是和当年毒死廖永忠的鸩酒别无二致,他叫来两个女儿,给她们各斟了半杯:"爹这辈子最对不住的,就是让你们生在将门。" 三日后早朝,都察院突然弹劾冯胜私藏军械、勾结藩王,当值的御史捧着三寸厚的罪状念了半个时辰,满朝文武鸦雀无声。 冯胜始终垂首盯着金砖上的云纹,直到听见"斩立决"三个字才抬起头,正对上朱元璋浑浊却犀利的眼神。 他忽然咧嘴笑了,露出缺了半颗的门牙,那是至正二十五年在鄱阳湖被陈友谅部将用铁锤砸掉的。 刑部大牢的地砖沁着阴冷湿气,冯胜裹着单衣蜷在草席上,隔壁牢房关着个蓬头垢面的书生,整夜念叨着"飞鸟尽良弓藏"。 天快亮时狱卒送来食盒,最底层压着张泛黄的宣纸,上面是耿炳文亲笔写的"汝妻女安好"。 冯胜盯着纸片看了半晌,突然抓起冷硬的馒头砸向墙壁,惊得老鼠吱吱乱窜。 处决那日正午,刑场四周挤满了百姓,监斩官是刚升任左军都督的盛庸,他握着令箭的手心沁满冷汗,二十年前他还是冯胜帐前执戟郎。 午时三刻,刽子手举起鬼头刀时,观刑人群中突然爆出哭喊:"宋国公冤枉!" 几个白发老卒刚冲出来就被锦衣卫按倒在地,冯胜最后听见的声音,是这些老兵喉咙里发出的"嗬嗬"声。 冯胜死后第七日,兵部呈上新的卫所名册,所有标注"冯"字的将领都被替换。 他苦心经营二十年的辽东防线上,参将以上再无冯氏旧部,两个女儿被秘密处决的当晚,锦衣卫在冯府搜出三十七箱兵书,最底层的楠木匣里锁着洪武三年颁布的《功臣铁券》,金漆描写的"免死三次"字样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来年开春,朱元璋在奉天殿召见新任五军都督时,目光扫过空荡荡的功臣阁。 那里原本悬挂的二十五幅公爵画像,如今只剩下沐英与汤和两幅。 老皇帝扶着龙椅起身时踉跄了下,贴身太监慌忙去扶,却被猛地甩开,殿外春雷炸响,雨点打在琉璃瓦上,恍惚间似有金戈铁马之声。 信息来源: 1.《明史·冯胜传》 2.《明太祖实录》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历史档案揭秘

历史档案揭秘

揭秘历史档案,还原真实历史